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深山精准扶贫——

万里家访温暖贫困学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顾成琪 仲文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30日   03 版)

    7天,10县13乡,11000公里。

    今年暑假,来自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家访,把精准扶贫送到了深山里。据了解,该校教师分为两组,利用一周时间,分别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遵义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天水市、庆阳市,实地走访慰问了17名特别困难学生家庭。

    “谢谢老师!我决定了,以后要留在江苏,练好本领走出大山。”听了老师的建议,罗丹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罗丹是穿青人,家住贵州安顺。幼时失去双亲,从小在大伯家长大。大伯平时在工地打零工,大娘没有工作,靠养家禽和种苞米维持生活。算上罗丹,大伯家一共有5个孩子。暑假里,3个孩子都挤在彩钢瓦搭建的小楼中,没有空调,酷暑难熬。

    老师们找到她家时,她很紧张,有点局促不安,“这个孩子对未来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命运。我们问她假期有没有出去打工或者做些工作,她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该校学工处处长张海波回忆道,上学期间,他们发现,罗丹与同学们几乎没有交流,“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们看到后非常着急。”

    张海波当即把当地同学的联系方式给她,告诉她一定要与其他同学多多交流,暑假也要见面聊聊。“开学后她就大二了,我们鼓励她去多参加学校的文化活动、技能竞赛,通过转变心态、学好技能就能改变命运。”张海波说。

    因为走访时间有限,罗丹的情况又很特殊,需要给予更多关心和关注,离开后,老师们也坐在一起讨论分析,“或者是因为贫穷,或者是自幼失去双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关爱比较少,所以需要学校持续帮助她树立信心”。

    “真的没想到老师们竟然跑这么远来我家里,面对面了解我们的需求,真的太意外了。”说这话时,学生张顺眼中充满了惊喜与感动。

    张顺家的木房子已有近200年历史了。这些年来,张顺的母亲被多种慢性疾病缠身,几乎失去劳动能力,每个月医药费就要1700余元。父亲为了照顾妻子,只能在家做些活,或是在附近兼职做些苦力。

    “在家庭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张顺很乐观,成绩非常棒,每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对学业的追求、人生的规划都非常清晰。”该校团委书记张妍妍赞叹。

    在交流中,张顺表示想要继续读书,老师们便在“专转本”“专接本”方面为他出谋划策。

    “我们会时刻关注相关动态,尽力为他提供更好的升学渠道。”张妍妍表示,学校会定期组织“专转本”培训,对接多所高校。因为设计培训费用,学校也争取帮助解决这笔培训费。此外,学校还给张顺申请了勤工助学岗,每月有400元工资。“加上学校每月400元的助学金,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生活不用愁啦。”听到这些话,张顺的父母激动得握住老师们的手久久不放。

    得知老师们到了镇上,万应乾丢下手中农活,蹬着三轮车,赶到镇上去接老师。万应乾家住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五合乡,父母都是农民,弟弟还在上小学。

    万应乾的家乡五合乡盛产枸杞,品质优良,由于地处甘肃与宁夏交界处,位置偏僻,交通极其不便,当地农户只能将枸杞低价出售给外地收购商。万应乾的家里的三四亩枸杞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一亩枸杞能收到5000块钱左右,全家收入不足1.5万元。

    万应乾的专业是物联网技术,学校老师就建议他将专业知识与家里枸杞销售结合起来,做个创业项目。老师们还与他分享了学校其他学生创业的案例。

    家访教师、该校学工处副处长王贵峰介绍,回校后,他们将量身制定“创业自助型”帮扶方案,配备专业老师,给予创新创业方面的全程帮扶指导,帮助他申请创新创业项目。

    “老师的建议大大提升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也让我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成长目标。对未来,我很有信心!”万应乾激动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校党委书记祝木伟说,学校组织开展家访,一方面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回校后才能做好更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精神自强和励志成才,这对青年教师们来说,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让老师本身获得成长。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顾成琪 仲文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30日 03 版

万里家访温暖贫困学子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拢年轻人气
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版标准地图
国图3.2万部古籍实现在线阅览
个税缴纳将纳入社会信用管理
华中农大迎新:不接送 不包办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解放军代表团成立
世界首次!哈工大教授发现免疫细胞重要受体结构
“我在这里等你一起上课”
内地与香港杰出青年共话“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