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0.4亿元,与研发经费投入保持同步增长。
正如相关人员所指出的那样,在当前经济和财政形势下,中国的研发经费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实属不易。尽管中国的研发经费持续增长,为科研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粮草和弹药”,但与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相比,中国基础研究投入来源较单一,投入强度也偏低,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尚有差距。
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国力、科研能力的一个硬核指标,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创新资源投入和创新活动总体状态,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与GDP的比值)也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这个指标可有效衡量科技和经济结合、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
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首先要衡量的是总体上有多少经费,其次是投入的经费用于哪类和哪些研究,如用于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
尽管中国2018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连续5年超过2%,并再创历史新高,不过,与科技强国和发达国家,如日本3.21%、美国2.79%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在研发经费的总数之下,还要看投入基础研究经费的多少,以及研发经费的来源,如政府投入还是企业投入,这些因素同样是极为重要的指标。
中国的研发经费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仍以中央财政为主,基础研究经费的使用和支出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2018年中国高等学校、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589.9亿元、423.1亿元和3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1%和15.7%。其中,高等学校对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为51.1%,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
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科技强国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相对较少,投入到基础研究的经费相应也更少。
中国科研要更上一层楼和涌现更多成果,需要有更多研发经费投入。然而,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能依赖单一的中央财政为主的投入,而是需要企业和政府财政投入齐头并举,有了多元的投入,研发经费也会自然增多,分发到基础研究的经费也才能相应增加,因而可以资助更多和更重要的基础研究。
相比而言,发达国家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这是一种借鉴。实践证明,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越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全社会。
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12月14日发布了《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对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家公司在2017~2018年度的研发投入情况进行了排名。在全球250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排名的前50强中,中国仅有华为上榜;在前100名中,中国企业上榜11家。
从中国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研发总费用为712亿欧元,平均每家公司投入1.6亿欧元。无论是研发总投入,还是平均投入,都与世界各大公司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说明,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事实上,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也是赚钱最多的企业,如大众、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三星、英特尔等。因此,中国的科研创新实力要成长,不仅需要政府财政的研究经费稳定增长,企业的研发经费同样需要大幅增长。如此,才能充分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多赢的结果。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