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转折》这部剧是向我们的长征精神致敬。我们仍然要以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来走我们当代的新长征。”日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迎来大结局。在收官之际,该剧总制片人、编剧欧阳黔森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
《伟大的转折》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挖掘遵义会议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再现中央红军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党的地下组织支持下,转战贵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
谈及创作《伟大的转折》这部剧的初衷,欧阳黔森说,他们希望能讲好长征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当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像当年红军一样,拥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欧阳黔森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创作有长篇小说《伟大的转折》《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奢香夫人》及中短篇小说集等10余部;由他编剧并任总制片人的电视连续剧有《伟大的转折》《雄关漫道》《绝地逢生》等。
2005年,为了创作小说《雄关漫道》,欧阳黔森就曾跋山涉水重走长征路,之后又走了很多次。他熟悉长征的真实历史,也熟悉如今生活在长征沿路土地上的人民。这位出身地质队的作家,一直笃信“扎根于人民”才是文艺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如果不经常走近基层群众,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欧阳黔森说,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从去年12月底开机到今年正式播出,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整个拍摄过程可谓紧锣密鼓,同时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几天都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欧阳黔森觉得,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这部戏,本质原因是整个剧组和当地百姓都很团结,怀着“向信仰致敬”的心态,不计个人得失地拍戏。
当地群众对《伟大的转折》拍摄工作的热情支持和无私投入,令剧组所有人动容。
“这次4万多名群众,自发来给我们当演员演戏,而且非常认真。”欧阳黔森说,群众演员往往都站在离镜头较远的地方,即使如此,他们每个人都能毫不懈怠地完成自己的戏份,寒冷的冬日里穿着单衣站立很长时间也不叫苦,不退缩。
“遵义和铜仁的老百姓,红色基因传承得非常好,老百姓就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拍戏的感动无处不在。”
每一帧画面都很真实,这是不少观众看完《伟大的转折》最深刻的印象。高度还原真实历史,正是贯穿剧组创作全程的核心要求。
到底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欧阳黔森遵从的原则是——“历史比我们写的更精彩,我们就是还原历史”,把当年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忠实地展现出来,这就是他们创作者要做的。“你不要编故事,要把当年的那种真实还原给他们。观众感觉到真实,才会有敬畏,我们永远要尊重观众。”
军装、草鞋、枪炮、子弹袋……每一件服装道具都要经过严格而慎重的“历史考证”,才能正式上身、入镜;拍摄雪地行军戏,摄制组肩扛、手提,把重达几百斤的摄影器材和枪炮道具一件一件运送上山下山。
在贵州零下7摄氏度的寒冬里,所有演员都穿着简陋的草鞋和破烂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剧组共耗费了超过2.5万双草鞋。欧阳黔森感慨,戏中很多演员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武警战士,穿着非常单薄的草鞋,在刺骨的寒风里拍戏整日,却没有一句抱怨。
“我看我们的年轻人,是可以承担起伟大历史责任的人。千万不要以为90后、00后这些人就懦弱自私没担当,他们也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欧阳黔森笑言,拍摄时他对那些年轻演员说,当年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个世界,现在的年轻人仍然能改变这个世界。
“你只要激发起来,年轻人都是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的,都是有那种血性的。”欧阳黔森对当代青年充满期待和信任,相信有朝气和能力的他们,能接过中华民族的“接力棒”,让这个优秀、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