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上任首月即实地调研共青团工作,即席讲话大大超出原定的调研时间;在各种会议、座谈和考察中,频频论及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从这些精辟的论述、殷切的期许中,可以充分体悟到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对青年工作规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习近平同志深刻阐释了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他指出,“青年代表着未来,只有培养好青年,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苏联共产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紧紧抓住(2007年4月19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他还指出,“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给予充分重视”(2007年4月18日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正是基于青年具有现实的可塑性和未来的决定性,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党育青年成长,青年跟党前进”,“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青年工作的领导”(2007年4月29日在接见上海各界优秀青年时的讲话)。他对教育部门提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2007年6月28日在审议《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共青团工作他指出,要“站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2007年4月29日在接见上海各界优秀青年时的讲话);他还要求:“全社会统筹协调,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避免不良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 (2007年4月18日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青年发展要融入国家进步
习近平同志清晰揭示了青年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系,“青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才能建功立业、健康成长” (2007年4月29日在接见上海各界优秀青年时的讲话)。他还指出,“青年是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开拓精神的群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到处都是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到处都是青年奉献才华的热土。”他勉励大学生“坚持做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相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2007年5月20日在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寄语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志愿者“在办特奥、迎奥运、迎世博等重大活动中,在社会救助、对口帮扶等活动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向国内外展示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和上海市民的崭新风采”(2007年8月13日在会见全市优秀志愿者和先进集体代表时的讲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同志强调“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广大青年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2007年4月29日在接见上海各界优秀青年时的讲话)。他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7年5月24日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强调“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首要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2007年5月9日在高校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以自己在7年艰苦的知青生活中“懂得了什么叫实际、培养了自信心”为例,提出“要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要多进行一些挫折教育,避免骄娇二气”(2007年4月19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
青年工作当适应时代需要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青年工作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他指出,“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必须深入洞察、深刻分析、准确把握、搭住脉搏,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2007年4月19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未成年人的道德养成教育要“讲究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找准切入点”(2007年4月18日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针对青年普遍“触网”,他指出,“网络是新生事物,青年用网络的手段,我们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网络,这就是适应时代变化”(2007年4月19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
习近平同志特别关心农民工子女,要求做好这一新兴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他说,“这些人如果被大规模的边缘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就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007年4月19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机关调研时的讲话)。他要求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多加强自强不息的教育,鼓励他们积极进取”(2007年4月18日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他还要求教育部门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符合条件的,就应该允许他们在上海的中小学校就读”,“可以考虑允许部分农民工子女在上海接受职业教育,上海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不用舍近求远”(2007年6月28日在审议《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4月,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国内首个面向青少年的政府专项规划——《上海青少年发展“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1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又领导制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层面的青年发展规划。弹指十年情依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相融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必将指引中国青年运动在新时代的恢弘乐章中,奏响奋进的青春旋律。
(本文系2018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重大课题之研究成果)
刘刚(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