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百所高校顺德行背后的顺德人才“大棋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11日   05 版)

    “以前对顺德的印象就是美食,来了之后,才知道顺德对人才的需求旺盛,政策优厚。”在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以下简称“顺德行”)期间,马骥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2018年,马骥从中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便来到佛山顺德。其实在2017年,马骥就通过参加顺德行到过顺德,两天时间里走访了四家企业。当时,佛山市顺德区区长对博士生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坦言欢迎博士们随时与他沟通交流。跟区长交谈后,马骥便对顺德一见“倾心”,并参加了顺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面试。

    其实,像马骥一样因为顺德行而接触并了解顺德,因为顺德优厚的人才政策而留在并建设顺德的人很多。数据统计,自2015年首届顺德行举办以来,引才效果显著,一批批新引进的高端人才成为区内重点企业技术革新、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系列活动为顺德累计邀请超过400所高校,近千名师生。近两年,顺德全区企业新引进博士600多人,硕士5000多人。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佛山流入人才总数位居珠三角九市第四,人才净流入率达2.65%。高校是人才的宝库,顺德区人才工作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从聚焦产业精准“引人才”,面向全球“抢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人才”,以实绩贡献“论人才”四个方面着手吸引更多高校创新人才,助力顺德腾飞。

------------------

    引进来:深挖高校人才“金矿”

    如何精准对接到适合各类青年人才高标准择业就业的优秀企业,一直是个难题,而人才的精确对接与平台的构建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高校顺德行应运而生。

    对于顺德行推动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当地企业家、高校专家、毕业生都感同身受,非常认同。北京大学化学院相关领导在此次顺德行活动中说道:“通过顺德行活动,高校有了和当地政府、企业对话合作的平台,从而将高校的培养方向、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企业的人才缺口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高校和企业间的‘人才边界’。”

    顺德行是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流通而开凿出来的一条通道,本次顺德行主办方特意为来自全国的72所高校设置了展位,并邀请美的、海信、万和、申菱等150家顺德知名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实现校企“面对面”精准对接。

    对接会上,场面非常火爆。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在和华中科技大学流体机械系负责人对接交流后,又赶到下一个高校摊位。“以前我们都是挨个高校去跑,一天最多也就能去一所学校,现在把这么多高校聚集在一起,我得抓紧时间联系上他们。”

    对于高校而言,这次顺德行也为探索校企联动、校地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表示,重庆大学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始终以国家需求及企业需要为导向,通过这次调研,深入了解了顺德区企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布局,了解了优秀企业家对产业方向的提前规划,这与重庆大学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谋而合。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已经和部分单位建立了联系,准备后期带学生前来社会实践和实习。“从武大毕业以后来顺德的学生不多,但是这也意味着后续能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常小龙2014年本科毕业后来到顺德,如今是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他说,顺德目前有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百所高校顺德行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企业可以与全国近百所高校实现精准对接。“除了一名博士员工,公司还有7名清华博士在带着项目将工作一年。我们正在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他们给博士开出的年薪是30万~60万元,希望能通过加强跟高校的对接,吸引更多机器人行业人才进驻。

    留得下: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引进来是第一步,留得下才是关键。

    2017年,参加顺德行的马骥还是中南大学在读博士。在那次活动上,马骥给一家企业投递了简历,令他意外的是面试官和他讨论起了博士课题,还找了块白板一起推导公式。

    “马博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现在用的是笛卡尔坐标系,你有没有想用极坐标系把你的东西做出来?”当面试官提出这个建议后,马骥立刻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是真正的行家,也深深感受到顺德企业的卧虎藏龙。

    活动期间,佛山市顺德区相关领导还向参加活动的博士们公开了手机号码,并表示欢迎随时沟通交流。至此,他对顺德“情定”。在他看来,是顺德对人才的尊重与厚爱的政策以及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令他选择扎根于此。

    2018年,马骥从中南大学毕业后最终选择加入位于顺德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的“未来领袖”计划。尽管因为意外受伤他不得不推迟入职时间,成为首个拄着双拐办入职的员工,还有初来乍到时对房地产行业知之甚少,连“土方”是什么都不知道,但通过公司的学习提升计划,短短一年他便顺利成为一名高级经理。

    对于顺德在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来自湖南的陈洪波更是感触颇深。2000年,陈洪波坐上南下的火车,顺德是他创业的目的地。目前,由他联合创立的嘉腾机器人成为行业领军企。“政府开明务实,真心服务企业。”他表示,顺德区政府敢为人先,用行动支持了企业,尊重了人才,让他看到了顺德创新创业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优势。

    本次活动现场,顺德区领导还以三种身份推荐顺德,第一是公务员,第二是外省人,第三是“老青年”。顺德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当前的顺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力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提供经验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也把学术、科研资源引入到地方,与当地的产业合作。例如湖南大学设立了顺德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就位于顺德陈村。活动现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书记表示,此行加深了对顺德地区和企业的了解,对于今后可将政府引进人才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如假期当地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联动,政府带队企业进高校与学生面对面,学生利用假期走进顺德企业切身感受等,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形成校地联动长效机制。

    在此次顺德行活动中,共青团顺德区委还与10所高校签订《青年人才双向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青年人才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见习实习、促进优秀大学生回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吸引更多青春力量共同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

    服务好: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

    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更需服务好。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顺德便在服务好人才发展方面下功夫。只要是顺德需要的人才,不管是什么“身份”,政府各部门在各类手续办理上都是快速及时,一路畅通。

    2017年,《顺德区高层次教育人才确认办法》实施。《办法》依据学历、专业、课题等多项标准,将教育人才分为六大类别,符合确认条件的人才其评定和认定不受地域、户籍和身份限制,认定结果将成为人才享受待遇的依据。顺德区政府对公示通过的高层次产业人才颁发“德才卡”。持有该卡的高层次人才在政府公共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医疗、交通等方面将可享受优先优惠的优质公共服务。

    一个县区级城市如何在与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竞争中突围?一个高校资源匮乏的制造业重镇有着怎样的“揽才术”?“不是我们在寻找机会,而是机会在等待我们成长”。2019年百所高校顺德行上,马骥用这句话描述这几年顺德招揽人才所开展的工作。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顺德区在对原有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加码的基础上,出台了“营造人才荟集环境”系列人才新政,在人才确认、薪酬补贴、安居、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凸显了顺德人才工作“加大投入、聚焦高端、精准定位、协同共建”的新趋势。

    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顺德区领导表示,顺德企业家有着“砸锅卖铁也要加大研发投入”“砸锅卖铁也要引进一流人才”的强烈意识,顺德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企业,更要思考如何给予鼓励支持,重新研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

    顺德作为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拥有家电、装备制造两大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商务会展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领域也是顺德产业新“风口”,为吸引更多的“最强大脑”,企业也不断创新人才引入机制,拓宽人才引入渠道。

    顺德区领导向高校负责人表示,顺德有良好的土壤让人才生根发芽,并承诺会像珍爱金子一样珍爱人才,出台的一系列教育、医疗等政策让人才安心落户。

    对于这些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参加本次顺德行活动的高校有关负责人给予充分肯定。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就业办主任王长明表示,制造业大区顺德求贤若渴,这里环境很好,适合发展,回去后将把顺德的人才环境等情况传达给学校学生。

    布大局:向全国、向世界抢人才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背后其实都是顺德的人才战略。

    顺德行已经举办五届。翻看历年数据,不难看出这盘抢人才的“大棋局”,顺德早是谋而后定。

    2015年,主题是百所高校创新人才看顺德,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280多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走进了顺德。

    2016年,主题是百所高校双创人才顺德汇,来自全国105所名校200余名科技处、就业处负责人、青年科技专家、大学生走进顺德。

    2017年,主题是百所高校博士顺德行,海内外7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16名高端博士人才走进顺德。

    2018年,主题是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全国66所高校、3所科研机构的107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授、博导及学科带头人走进顺德。

    2019年,主题是百所高校顺德行,定向邀请与顺德区企业合作需求高度契合的72所高校相关院系负责人共118人参与活动。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顺德区勇担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使命,正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以“闻鸡起舞、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创新龙头城市。区政府在往届百所高校系列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扣顺德产业发展需求,紧抓高端人才培养的“源头”,促使顺德与高校的合作模式得到全新的探索和全面的提升,打造一座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桥梁,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打通顺德发展的人才瓶颈,激发顺德区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对于今年的顺德行,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受邀高校负责人主要来自各省市的理工类院校,整合专业资源主要包括化工类、机械工程类、计算机类、工业设计、电器工程等,邀约对象涵盖了全国数十所“双一流”高校。与此同时,顺德150家知名企业的260多位相关负责人参与其中。

    今年6月,顺德与国内12所高校正式建立“顺德区人才驿站”。未来,顺德将配合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实施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战略,搭建适应高质量发展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引进适应科技顺德建设的各行业紧缺人才,为顺德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驱动力。

    (数据来源: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保障局)

------------------

    顺德行感悟

    在我们往常的印象里,顺德往往是和味蕾联系在一起的。可对于今天在座的所有高校学子知心人、新时代青年引路人而言,顺德还拥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高校人才就业创业的筑梦师。

    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深造,但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在转变,培养人才既注重学术型,也注重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我们有很多学生都在做实践项目,但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目前北大化学院也在和地方合作探索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希望和顺德建立更长效的合作机制。

    我相信,在中国青年报的催化下,高校、政府、企业汇聚一堂的盛会中,“2019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北京大学化学院副院长 陈继涛)

    这次活动的行程安排包括签约、感受当地文化,企业对接和企业考察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安排,让参会的高校老师有所收获,同时感受到顺德是个宜居宜工作的地方。这次与企业对接,深刻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与高校合作的迫切希望。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并适当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和企业紧密联系,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用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 杨树明)

    校企对接会很有必要,在会上也充分感受到顺德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这些天的行程里大概接触了二十家企业,并与格兰仕集团达成了关于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践的初步合作意向。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陈浩文)

    在顺德的几天里,活动组织、企业参观、交流等都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因为我是软件工程学院的,所以参观中对多个企业的机器人印象很深。

    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需求的契合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也会多沟通,多探索。顺德是一座建筑精致、干净、环境优美的城市,我们学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与顺德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契合的,希望以后可以拓宽合作,继续携手进步。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曹桂涛)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顺德是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而人才正是推动发展的动力。顺德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干部敢于担当,工作有思路、有新意。通过这次活动,更深入了解了顺德的创新创业环境及锐意进取的精神。顺德区联合中青报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为顺德的人才引进工作做了非常好的宣传。

    通过这次校企对接活动,了解了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渴求,顺德区为创新人才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企业为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深切感受到顺德是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以后在工作中会推荐更多的人才来顺德发展。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杨仲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1日 05 版

百所高校顺德行背后的顺德人才“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