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一营二连。二连又被称为“郭兴福连”,这是一个历经炮火硝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训练先锋连,闻名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就诞生在这里。
1961年,由郭兴福组织的一场教学训练被写进了当时的《军训通讯》增刊,我军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郭兴福教学法”由此出现。这个以“红、活、硬、细、实”为核心要义、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军事训练品牌,后来直接掀起了全军群众性大练兵的热潮。
“茧子厚、伤疤多、脸蛋黑”是一代代二连人的“特色名片”,半个多世纪过去,“人人争当郭兴福,个个练成小老虎”的连训依旧响彻训练场上空。面对不同时代提出的军事训练难题,二连人始终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以军事训练牵引全面建设,使郭兴福连成为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
“别人看到的是荣誉,我们看到的是责任”
走进东部战区某合成旅的营区,经常可以看到“人民军队忠于党,随时准备上战场”的标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郭兴福连南征北战的连史。
二连组建于1945年,历经9次改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攻兰封、克汤阴、破襄阳等战斗,涌现出“特等杀敌英雄”张天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伍先华、“一级爆破英雄”“特等功臣”黄家富等战斗英雄。
“训练就是打仗,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郭兴福连指导员李元庆用“红色打底”来形容二连人的精神面貌,“‘郭兴福教学法’传承了近60年,忠诚是不变的底色。”
建连70多年来,二连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3次,二等功13次,三等功13次。连队于1953年10月被志愿军第三军团授予“保持英雄第二连”荣誉称号,1983年2月被原南京军区授予“军事训练先锋连”荣誉称号,2018年1月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矢志强军,备战打仗”的思战基因在一代代二连人身上血脉相传,那个被铭记55年的教学法反复诉说的,就是老一辈军人探索正规化军事训练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20世纪60年代,告别大规模作战行动的中国军队,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用什么方法组织训练”成为当时部队训练改革的时代命题。
时任二连副连长的郭兴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担任教练员,摸索基层分队训练方法。1961年8月,当看到郭兴福组织的单兵进攻战斗战术作业演示时,调研训练改革情况的工作组成员“连声叫好”。两年后,在镇江高丽山观看演练的叶剑英元帅将郭兴福教学法写进报告,称该教学法“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
至此,经历了各兵种在战术、技术课目上实践检验的郭兴福教学法进入新阶段。到1964年1月,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开始展开,全军掀起大练兵、大比武运动的热潮,“红、活、硬、细、实”5字要义延续至今,二连也因为“郭兴福教学法”成为全军知名连队。
“别人看到的是荣誉,我们看到的是责任。”在二连当了近3年连长的余英汉说。二连历任主官都是“郭兴福式”教练员,90%以上的连队士官是“四会”教练员,多人被集团军以上机关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上一辈人的荣誉不能砸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连队二班班长、优秀“四会”教练员张浩林说。
实际上,在“武艺练不精,愧为二连兵”的氛围里,每个二连人都在你追我赶。营区里,二连的训练“最早开始,最晚结束”,“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用实战标准来对表”。连队破纪录的方法往往基于训练标准的提升,在军事训练大纲中,“隐显目标射击”课目的目标显示时间为5-8秒,二连按5秒来训,大纲中规定“手榴弹投远”30米及格,二连的及格距离为40米。
连长余英汉刚到郭兴福连当排长时,以为自己的体能不错,“跑3公里只要11分30秒,后来才发现二连的战士们跑3公里大多只要10分钟,甚至9分钟。”
“在二连,不允许平庸。”他说。
“郭兴福教学法”也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郭兴福教学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想办法”是二连官兵创新的“秘诀”。
1947年,二连作为先锋部队攻打汤阴,排长张天才广泛开展“想办法”运动,采纳了战士们提出的建议,最终顺利攻下城池。
70年后的2017年,连队担负起战区陆军“装步连夜间全程实弹检验”的试训任务,每个二连官兵都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最终,连队转化拓展了31个课目85项训练内容,构建了涵盖单兵、班、排、连4个层级的夜训内容体系,探索形成了新体制下合成分队夜间作战的方法。
“‘郭兴福教学法’也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余英汉说,连队多次安排官兵到“王杰连”“红三连”“硬骨头六连”等先进单位跟训见学,邀请李小龙、杨初格西等训练标兵分享交流经验。
这个由普通官兵创造的教学法,在一批又一批二连官兵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张浩林就亲身检验并诠释了一次“郭兴福教学法”的组训原则“两个不经”,即“场地不经勘察、课目不经排练,随时精彩演示”。
在战区陆军首次优秀“四会”教练员比武考核中,他在临机抽定教学课目、临机指定受训对象、临机确定训练场地、不允许片段演练的情况下,随机应变,所教课目的受训对象优良率达99.3%。
实际上,这个老教学法本身就蕴含了创新理念。二连六班班长王腾辉就在训练新兵的过程中领会到教学法5字要义中“活”的精髓:“大纲对士兵到达某个位置有明确的步数规定,但我们不会按部就班,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教学和指导,更精准地提高训练效果。”
在余英汉看来,郭兴福副连长那一辈人缺训练场地、缺组训骨干、缺装备器材,“他们完成的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突破”,现在相对充足的条件保障对应着更严峻的军事训练难题,“新的受训对象和军事训练任务都在考验我们,这就需要更透彻地挖掘教学法的深层次内涵,不断寻求突破。”
“我们希望‘郭兴福教学法’能像星星之火,点燃全军官兵的练兵热情,带来全军军事训练水平的整体提升。”余英汉说。
新时代的“小老虎”
“人人争当郭兴福,个个练成小老虎”是二连的连魂。连长余英汉说,连队采取战术研讨、阵地构设、攻防推演等方式,10年间参加了25场红蓝实兵对抗演习。近年来,他们完成了实弹连进攻、新增纲目试训等11个试点试训课目示范,年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连。
“每当连队中有官兵去参加全军范围的大比武,我们都会铺上红地毯为他送行。战友凯旋时,官兵们更是老远就列队热情相迎。”二连战士李元庆说,在郭兴福连,血性与温情同在。
余英汉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形容不少二连人的状态,“训练场上严肃认真,但内心仍会有柔软的地方”。
“来了二连我才明白战友情有多深,有的甚至是救命的恩情。像我们老连长徐龙祥,不苟言笑的他看上去有些‘吓人’,但送老兵时却流下了热泪。”王腾辉口中的徐龙祥,被战士们称为“老虎连长”。
就是这位“老虎连长”,能熟练驾驶10多种车辆,操作全旅所有主战装备,在任连长期间,将连队打造成了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连续4年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军事训练一级连”,年年获得建制连比武第一名。
“人人争当小老虎”是二连的传统,但在二连,有些东西也在变化,比如官兵们在战术使用上更加不拘一格。军事训练中,徐龙祥不满足于一般战法,而是从军事书籍和影视片中借鉴战术,不断挖掘险招、怪招。
在余英汉看来,现在二连的“小老虎”已经不只是在军事训练上素质过硬,“他们思维更加灵活,有创造力,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在信息化素养方面尤其具有优势”。
余英汉介绍,在二连,信息化教练员在部队作战能力转型升级中应运而生,融精品课件、模拟对抗、沙盘推演等为一体的“教学研讨室”也已经在发挥作用,“二连走在军事训练的新征程上,被不断打磨创新的‘郭兴福教学法’正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视频制作 朱彩云 王羽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