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振兴杯高手:两大流派 相辅相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18日   T03 版)

    开幕式前,选手还在认真备赛。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凤莉/摄

    通过记者这几天走访第十五届“振兴杯”参赛选手发现,比赛中出现两大阵营,一个是计算机程序组的学术派,另一个是车工、钳工、电工为主的技术派,学术派选手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技术派成员毕业于职业院校。虽然两者在此次比赛中不是同台竞技某一项目,但是他们在理论和实操之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会在未来同一个舞台上呈现。

    据了解,学术派的从业者普遍思路清晰,他们毕业后一般进入设计研发领域,在学生时代养成提出假设、研究求证、通过学术论文来解决实际难题的习惯;而技术派更务实,他们在生产车间一线担当骨干,扎根基层。

    在实际工作中,学术派和技术派也会出现身份互换的情况,来自山西的钳工张森曾是一线数控加工中心的员工,通过技能大赛优异的成绩调到工艺组技术员的岗位。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比赛现场,还在参加车工组比赛的彭雄又一次接到单位领导的求助电话,公司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他来完成。

    “虽然高校生都在,但他们并不能胜任实战工作。”彭雄说,“我们的实操水平远胜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这是行业共识。比如在磨刀、加工方法上,他们道理都懂,操作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我们更愿意带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现在,高校毕业生正式入职前要经历半年至一年的培训期或师傅带领才能步入正轨。每次带学徒时,和彭雄一样的老员工们都更偏向于选择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学生。

    “高校毕业生招进来要先送往技校‘回炉’学习实操技术,半年后才能返回岗位工作。”岗位的变动让张森与应届高校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来自计算机程序组、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奚宇航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目前的工作中几乎接触不到技校毕业的同事,不了解他们的实力,如果在工作中被他们超越,只能反思自己不够努力。但我坚信,技术的提升离不开理论学习。”

    技术指导刘阳认为高校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夯实,厚积薄发。有难题了,比如做误差分析,还要靠数学等课程知识解决,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校生。

    对此,彭雄也触动很大。

    “这次比赛有一项是CAD画图,那些高校生都会,我却不懂,不得不说在理论知识上和他们存在差距。”他决定回去买台电脑,向公司的高校生认真请教学习理论知识。

    在电工行业工作快10年的王鹏感慨道:“有些设备之前很少接触,技术发展太快,回去以后要加强学习,否则就跟不上了。”

    “自动化程度跟往年比在不断提高,比如机器人的现场应用多了。”从业8年的王忠壮走出赛场后也有了同样的感受。

    “全部熄火?”“你怎么会没下进去呢?”来自云南的维修电工宋成喜站在赛场门口与旁边的同行交流,面对发出的疑问他感到很无助,“可能是地域的原因,对机器人这个模块是第一次接触,还得多向其他省市学习,这也是我们回去要反思的地方。”他一边收拾工具箱一边说。

    “骨肉相连的命脉”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近几年,制造业更新迭代,显现从普通操作设备到数控设备到自动化加工以及未来智能化制造的发展趋势。如果说数控设备的操作一般技工还能适用,那智能化制造对他们来说会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流水线工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注重环保和科技的大背景下必然面临淘汰。

    中铝集团的首席技师耿家盛说:“这个时代需要的高级技工是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的技能高手,既会操作车床,也会操作铣床、镗床、家电器械维修等,行业的互通性要求他们各方面知识都要掌握。”

    “只要技能足够优秀,尤其是对参加过比赛的获奖选手实行‘你想来,我就签’的机制。”此次大赛钳工组的技术指导崔帅向记者透露了企业对于高级技师的渴望和高度需求。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手工制造都是基础,基础都不懂,就搞高精尖是会出问题的,制造领域也要像建金字塔一样打牢地基。”老师傅耿家盛也再三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刚刚获得电工组冠军的郑闯说:“没有强弱之分,大家分工不同,相互配合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他们的技术指导和我们的实操同等重要。”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不久的将来,世界将迎来无人工厂、无人商店的时代,比考虑把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竞争与合并更迫在眉睫的难题是,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不仅工作在一线,还曾在湖南师范大学有过计算机教学经历的刘阳认为教育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13岁~18岁这个阶段,学校就要考虑开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两门重要的学科,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他提出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教育改革创新的建议,“计算机领域的国民教育出现过两次脱节,一次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这个后期公司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而国民教育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就会产生第二次脱节,二次脱节的后果是,如果没有长达五年的智能化基础做根基,后期很难赶上。”

    耿家盛同样认为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理论知识,“工业时代都至少用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知识,现在数控、智能化课程融进去后,学生学习理论的时长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过于着急地把学生推入社会,没有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年轻人很快就半途而废了。”这一现象提醒技术工人要加强知识学习,才能在技术水平上有飞跃的进步。

    所以,他认为,在未来这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工业革命博弈中,需要的是学术派与技术派的融合,既要有“工匠精神”,也要好好学习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更好地协作共赢。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8日 T03 版

振兴杯高手:两大流派 相辅相成
金杰:怀着宝宝来参赛
吴惠卜:说一声“干倒”师傅不容易
“振兴杯”因他们的参与而完整
来这里为感知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