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今天的网络语言和饭圈文化“嫁接”到一二十年前的娱乐圈,会是什么样子?
最近自媒体“淮秀帮”的搞笑视频《假如当年就有饭圈》,畅想或许当年热搜词条会堆满以下内容:“周杰伦出新歌杰迷疯狂打call”“《还珠格格》大结局破收视纪录”……脑洞再开大一点,你还能看到“2005年胡歌饰演的李逍遥宣布10年后告别单身”“热播剧《还珠格格》主演开始撕番位,许仙被指倒贴白娘子蹭热度,影帝候选人拒绝拉踩频频被抱走”。
今年27岁的外企职员张璇转发这篇文章时,推荐理由是一串“哈”外加一句叹息:“我们当年追星太佛系,娱乐圈太安静了。”
张璇说,每天刷微博都有“时空错乱”之感。一方面,娱乐圈层出不穷的新热点和饭圈流行词对她产生强烈暴击;而另一方面,她惊觉“年少回忆未亡”,还有一群网友不屈不挠对《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家有儿女》进行“考古发掘”。
当00后们“pick”的爱豆和喜好开始在网络空间崛起,一群80后、90后也没有淡忘曾经属于他们的流行文化,更不肯直接承认“我们的时代真的过去了”,甚至渐有“打捞”“重新挖掘”的趋势。
“打捞”的对象,可以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爆款剧。
大学毕业5年的银行职员张宇,下班后的时间,拥有一个不为同事所知的身份——短视频UP主。他把“年代久远”的影视剧重新剪辑成短片,或怀旧,或幽默,配上解说,“二次赋予90后过气文化新的流行价值”。这项业余事业,张宇只和网上的粉丝、同类UP主交流,不想让“三次元人际关系”打扰隐秘的乐趣。
80后、90后们时隔数年打捞影视剧,一不小心捞起很多“惊人的信息量”,比如深度“复盘”后直言少女时眷恋的荧屏理想男友,长大惊觉其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喜爱。
前两日在一档导演选角真人秀上,年轻艺人还原《情深深雨濛濛》中经典片段之后,赵薇还笑言,最早演的时候,她们可没觉得“何书桓”是个渣男,就觉得他是一个痴情男子,可能是现在大家观念变了。
媒体人古古说,她微信收藏了一堆演员周杰的“尔康表情包”,时不时会刷到各种写得很长很走心的“考古帖”,例如“显微镜式”研究《情深深雨濛濛》中“何书桓的渣男实锤”“方瑜究竟是不是依萍好闺蜜”;《还珠格格》里“紫薇明明是小燕子朋友,为什么还和知画交心”;《家有儿女》中“夏东海家到底多有钱”……
起初古古觉得这些发帖人大概闲得慌,但一看到评论热闹非凡,又不免反思,也许90后真的到了热衷于回忆和怀旧的年纪。“现在的流行文化已经被更年轻的世代主导,所以一代人的情感共鸣只能成为‘打捞’行为了,目的是追忆那些无忧无虑的,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情的日子。我朋友说,结婚生子后连看偶像小说都没味道了,因为不会再代入少女心。”
在古古看来,80后、90后“打捞”爆款剧,也得到了“附赠”的趣味——当年的小观众长大成人,抛开童年滤镜后再回味,惊喜地意识到很多事情可以有另一种解读方式,每个角色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粗暴。
80后、90后“打捞”的冲动,也可能来自一个名字。
拼着一腔热血,“挑战”饭圈新型衡量体系,助力自己读中小学时追随的偶像,在“流量时代”依然拥有响当当的姓名和江湖地位,应援声量不输当下爱豆。
“我和我的爱豆一起老了,我真的不知道打榜是什么东西?”今年夏天为周杰伦超话打榜战斗一打响,古古刷到微博先是很懵,但随后迅速进入状态,加入“夕阳红粉丝团”从头学习打榜。
网友评论,在这场超话大战后期,“已经不再是粉丝群体的较量,而是90后一代人集体打捞他们逐渐下沉的流行文化的战斗”。
帮助周杰伦登顶超话排行榜,“打捞”的热潮还没结束。前些天周杰伦发布新单曲《说好不哭》,随即在各大社交网络刷屏,QQ音乐服务器一度崩溃。“我朋友圈花钱买这首单曲的人,平时明明都是其他歌手‘墙头’的,今夜听说杰伦发歌,集体奋不顾身暂时‘爬墙’,特别有仪式感。”张璇感慨,这个夜晚,“天涯共杰伦”。
另外,一群80后、90后还会对旧时的美好怀揣一份期待,盼着生命力延续至今的文化产品能在全新的网络语境中拥有话语权。
比如今年秋天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是“名侦探柯南系列”第23部动画剧场版,也创下柯南剧场版在中国内地最高票房纪录。“柯南推理元素”“柯南的恋爱修炼手册”“柯南的正确打开方式”等自发话题频频刷屏,其中“柯南只流一次泪”话题单日阅读量超过两亿。有粉丝说:“《名侦探柯南》自1996年首播至今,柯南只在剧场版《绝海的侦探》流过一次眼泪后,再也没有过任何一个流泪的镜头。”
纵然有情怀加持,可大家对这部片子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少影评提到,柯南是童年的回忆,即使这些年柯南剧场版的质量良莠不齐,但每年冲着情怀还是会去电影院,支持那个陪自己一起长大、自己却从未长大的柯南;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柯南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剧情简单,反面人物形象单薄,从一个破案推理片变成了爱情片。
无论工作多忙,都会去影院支持每一部柯南剧场版的李今,就自称是一个“特别理性冷血的情怀党”,心底有多爱,影评就写得多直接。“既然系列还在做,那批评就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存活”。
急于对“过时流行文化”进行打捞的同时,80后、90后没有放弃对质量的追求。当作品质量难以匹配它们被给予的情怀时,则可能招致更汹涌的失望和批评。李今希望,生命力尚存的“少时流行爆款”,能拿出更好的作品,去证明其价值和魅力,去征服对他们的文化了解甚少的新一代年轻人,填补代际之间的文化断层。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沈杰群 实习生 齐元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