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接到的投诉问题进行排名,前几位中一定有中心城区或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寸土寸金的中心区、规划中原本就缺失的车位,与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似乎天生无解。
居民的停车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一度也是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以下简称“德胜街道”)最头疼的问题。这个紧邻北京市北二环的街道有20个社区,住宅区规模和常驻人口数量在西城区都排得上号,辖区有2.6万个车位需要,但只有2.2万个车位,缺口的4000辆车的车主就得练就抢车位的本领。
近一年来,德胜街道把停车问题作为民生大事重点突破,在北京市首创“全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在扩充路侧停车资源的同时,统筹小区资源、并撬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力图实现地区停车昼夜平衡。
为了摸清楚辖区内的停车资源,德胜街道工委书记孙广俊带着一个调研小组挨个清点了能用的停车位,并登记在册。
摸清家底后,调研小组发现,辖区内的停车资源还有挖掘的空间。首先,原本辖区内只有700个路侧停车位,而且按照相关规定收费较高,但如果合理规划,路侧停车位可以扩容到2250个,收费也可以尝试与普通居民小区接轨。其次,部分居民小区内可以通过片区更新,释放出停车资源。再有,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面临白天员工没有停车位、夜间停车场空闲的不均衡问题,这些单位能不能与周边居民形成停车位共享机制。
破局从增加路侧停车位开始。街道与交通部门经过多次实地测量,在不妨碍交通通行秩序和不影响居民出行的路段,新划定了1250个车位。同时,制定了新的收费标准,辖区内的居民经过登记认证,一户家庭有一辆车可以享受每小时0.5元的收费标准。
居民杨俊起在德胜街道的小市口3号院住了17年,每天找不到停车位成了他下班后最窝火的事。小区老旧,几乎没有停车位,路侧停车第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15元,根本停不起。今年夏天,小区门口的道路两侧画上了“自治停车位”的标志,登记后的车辆可以被自治停车位里的感应器所识别,每小时只收0.5元。对杨俊起来说,不用一下班就为停车发愁了。
按照德胜街道的计划,今年年底,辖区内46条街巷的2250个路侧停车位对辖区内有房产的居民开放,价格统一为每小时0.5元,不在辖区居住的子女来探望老人的也可办理临时优惠停车证。
德胜街道辖区内的一些老旧小区也开始挖掘停车资源,甚至还改变了小区没有物业、常年失管的局面。
今年年初,德胜街道的安德路北社区举行过一场有关停车难问题的居民议事会。校场口2号院的居民樊和香回忆,她当时向参加会议的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小区多年没有物业,垃圾成堆,路面塌陷,绿地被车辆侵蚀,没人对停车进行管理。很多居民表示,如能解决停车难,同意交纳合理的停车费。
几个月后,社区引导樊和香居住的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还引进了物业公司,优化了小区的公共空间,规范了停车。破局停车难的工作,还撬动了小区的自治,小区失管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孙广俊说,目前德胜街道共有6个试点社区的642个车位实现了自治,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调查显示,居民的支持率达100%。
德道街道希望,在未来的两年,路侧停车位、社区停车位,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能实现共享。
孙广俊说,过去街道去找各单位协调开放停车位,并不太容易,但现在路侧和社区释放出的停车资源可以和各单位进行资源的互换,白天,社区和路侧的停车位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上班族,而夜晚,各单位的资源可以对居民开放,多方共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马仲良说,德胜街道全域停车自治是目前国内首创的关于解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模式,也是社会治理的新探索。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