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与支教的不解之缘

清华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毛雯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我是毛雯芝,被支教的学生、支教志愿者、支教团辅导员,这是我在研究生支教团曾拥有过的三重身份。今天的故事,也将从这三个身份展开。

    17岁那年,考上清华让我觉得无比骄傲。21岁那年,最让自己骄傲的事儿是回到家乡青海,当了一年支教老师。22岁那年,最骄傲的事儿又变成了自己在清华重新恢复学生身份,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双肩挑”,成为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的辅导员。

    我跟研究生支教团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2014年9月,我在本科毕业前递交了一纸申请,希望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暂缓学习,到中国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2015年8月,我愿望成真,跟17届的8名队友,被一起分配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湟中一中,是我的高中母校。在那里,我成为一名高中教师。

    这一切于我而言如一个轮回。

    2008年至2011年,我在湟中一中,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日夜奋斗。在那期间,我有幸认识了一群特殊的人——清华大学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他们的帮助让我第一次觉得清华离我并不遥远。

    这种帮助难以具化,如果将时间拨回10年前,当我回想自己坐在讲台下听清华支教团的老师们讲课的那个时候,无论我怎么回忆,我都无法想起来那时候支教老师到底教给了我哪些知识点,停留在记忆里的,是一种大概的印象,比如他们很聪明,一个知识点常常能举一反三,明明很难的函数题在他们眼里却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很努力,当我半夜两三点爬起来上厕所时,隔壁宿舍里女老师们的台灯还亮着,仔细趴在门上一瞧,发现是在摊着一桌子书备课;他们见识很广,常常在课堂上跟我们讲曾去过的世界各地,见过的奇闻轶事和牛人大咖;他们很暖心,明明我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知,但却总是告诉我我很优秀,完全有希望考上清华北大。

    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信念的力量的,这在我考上清华这件事上就有很好的验证。而这种信念、自信,是支教团的老师们给的。

    我想这就是支教团的力量,是促使支教这件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的力量。

    因为曾经被支过教,所以更懂得感恩;因为曾经被肯定过,所以更懂得回馈;因为曾经被感动过,所以更想尽己所能。

    在我的母校,考取清华并非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有时一年能考一个,有时好几年都考不了一个,好多学生到了高中更是会中途辍学。

    我想,在我的母校,愿意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开拓视野的老师还是需要的。于是,2015年8月,我正式开启了我人生中的第二个社会身份——“老师”。

    “老师”这个身份,于我而言保质期只有一年。那一年我有了一群孩子,虽然我并非是他们唯一的老师,但他们却是我今生唯一的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我不仅力求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还花了大量时间去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活动。

    在我走进学生内心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很纯粹、很真诚,他们从不缺少教他们知识的人,缺少的是与他们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的人。而我和我的队友们其实很愿意承担这样的角色。

    因为有成长所以更愿意去承担,因为有收获所以更愿意去分享,因为得到过帮助所以更愿意倾我所有去帮助更多的人。

清华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毛雯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青春在志愿奉献中闪光
一份无悔的青春记忆
我与支教的不解之缘
架起“希望”的三座桥
一个东北女孩的三次流泪
我与西藏林芝的缘分
闽宁帮扶记使命 廿载坚守润初心
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