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过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作为研究生支教团实施高校代表,我结合学校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是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助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998年至今,学校连续组建20届研究生支教团,累计输送322名优秀学生,服务时间超过75万个小时,覆盖人数超过两万人。

    支教团成员把当一名好老师作为首要职责,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锤炼业务,倾力付出,支持基层教育发展。第17届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集体编写了青海首本《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第21届支教团成员里面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为了进一步发挥支教团的优势,在云南南涧和陕西延安增设了支教地。整合各类资源,根据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三个层面的目标,创新工作形式,建设“助梦计划”公益体系,力求更大范围地助力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是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国情是非常复杂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仍比较突出,我们仍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进行冲刺。学校将参与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开展国情教育的重要机会,鼓励志愿者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深入当地,实践调研,了解国情民情,“到人民群众中去”。湘西分队走访了吉首市24个村镇,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基层现状。20届支教团团长杨钊走进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贫困村,发现西藏地区的孩子很难有走出去的机会,西藏分队利用寒假时间,带领西藏30位学子来到北京游学,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第18届支教团成员白浩浩为支教地学校组织了国旗仪仗队,在雪域高原培育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校引导支教团成员在认识复杂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认识问题的群众观点,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为指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是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党委长期关心支教团成员成长发展,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贯穿选拔、培训、服务和后续培养全过程。校领导定期走访支教地,关心志愿者工作生活,指导校团委建立“一年完整周期培训+一年在地支教服务+至少一年重要岗位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示范。我们在梳理支教团成员发展的时候得出两个70%的数据,一是支教团的同学返校入学后担任“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比例达到70%,二是70%的志愿者在毕业后选择前往基层或重点行业工作。比如第一届支教团成员杨海军,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第九届支教团成员赵永圣,现任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第14届支教团成员王佳明,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现返回四川绵阳市做基层公务员;第16届支教团成员黄成,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也是新时代首都青年先锋志愿者的一员。刚才雯芝的发言也让我非常感动,她是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受益者,又积极参与到支教的事业中来,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支教团的育人成效。

    下一阶段,清华大学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做好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战略,助力支教地的发展。二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志愿者的爱国情怀。探索推动在支教团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育人实效。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匹配,支持支教团成员长期发展,将立德树人贯穿全过程培养,引导同学们“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整理)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过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青春在志愿奉献中闪光
一份无悔的青春记忆
我与支教的不解之缘
架起“希望”的三座桥
一个东北女孩的三次流泪
我与西藏林芝的缘分
闽宁帮扶记使命 廿载坚守润初心
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