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中国城市公园演化史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郑萍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1月01日   04 版)

    2019年9月,北京朝阳公园。

    2019年6月,北京朝阳公园。

    2019年9月,北京朝阳公园。

    2018年5月,苏州临湖公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郑萍萍/摄

    中国的城市公园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尹豪。

    记者:19世纪,城市公园在欧洲兴起之初,主要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性的设施。在中国,城市公园大概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尹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设立租界。他们把各自国家当时的城市建设手法引入中国的同时,也把在西方发展已日益成熟的“公园”带进了中国。我国第一座城市公园为上海租界的外滩公园,英文名称为“Public Garden”。1866年,它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利用洋泾浜中挖起的泥土填平沙滩建造而成,于1868年8月8日正式开放。1887年6月21日,即英女王诞辰50周年之日,维多利亚花园(又称“英国花园”)在天津英租界正式开放,是为天津的第一座公园。此后,在清末和民国的数十年间,仅在上海、天津和青岛等大城市,就有30余座租界公园开辟,包括“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为复兴公园)“非斯尔公园”(现为中山公园)等,从而构成近代中国城市公园的租界公园系列。这些公园主要为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在功能、布局、风格上都反映了西方新殖民式的特征,对以后中国公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租界公园都是给外国殖民者运动休闲用的,并不能为当时的公众所使用,但向国人展示了西方的公共生活形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传统私园的异化——私园公用,如上海的张园、徐园、愚园、西园等。但这只是公园的一种变相,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公园。这一近代中国园林转型事件,又促使官府和地方乡绅自建公园。提倡兴建公园的精英认为,公园“有益于民智、民德”。20世纪初的中国便有了齐齐哈尔龙沙公园( 1904年) 、天津劝业会场(1905年) 、昆山马鞍山公园(1906年) 、锡金公花园(1906年) 等一批对国人开放的近代城市公园。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下令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刚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包括广州“越秀公园”、汉口“市府公园”(现为中山公园)、北平“中央公园”(现为中山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杭州“中山公园”、汕头“中山公园”等。这些公园大多是在原有的风景名胜基础上改建而成,有的原本就是古典园林,有的是参照欧美的公园进行扩建、新建。到1949年之前,我国的公园数量很少,容量也很有限,但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和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一时期,城市公园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城市公园建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公园,都是城市腾退的一些建筑用地改建的,对国内正在发生的城市升级改建来说,这是一种通用、有效的做法吗?

    尹豪:城市腾退空间改建公园在生态方面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当前城市的盲目扩张和建设,使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注重城市中自然特色风貌的保护,腾退一些建筑用地,让山、水和植物要素重新焕发生命力、发挥生态效能。

    在文化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城市精神的活力,延续城市文脉,表达文化诉求;发扬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社会方面可满足市民认同感,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公共活动,提供交往空间。同时,在经济方面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彰显特色优势,增强经济竞争力;激活地区潜力,塑造城市名片。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郑萍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1日 04 版

去公园散步是件正经事
中国城市公园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