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多元共融 协同并举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唱好产教“融”字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1月04日   04 版)

    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成立大会

    阮怡伦等三位毕业生赴德国在职培训,得到德国同行点赞

    宁海学院教学工厂内景

    中国运动控制产业联盟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教学用自动化应用DEMO展示架”捐赠交接仪式

    位于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千年“古市”韩岭,近日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其中一家名为“吾拾文创”的文创用品展陈店也同时开门迎客。

    这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店铺。它是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与东钱湖管委员合作共建的文创基地,其中展示售卖的文创产品均来自于在校学生的创意和设计。

    不仅如此,从产品设计、影视制作到电子商务,浙江工商职院还将全程参与文创产品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学校、企业、地方政府,多方合作、产教融合,打通旅游文创产品的产业链。”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说。

----------------

    精准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有在校学生超万人。

    多年来,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创建了“点、线、面”结合,多元共融、协同并举的产教融合机制。

    早在2000年,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当地知名企业雅戈尔集团合作创办 “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下称“雅戈尔学院”)。

    当时,经过多年奋斗逐渐壮大的雅戈尔公司提出了“建跨国企业”“创国际品牌”的战略目标,“先进设备可以引进,生产不是大问题,关键在人才。”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急需更新知识、引进人才,全面提升原有骨干和一线员工素质。

    面对企业迫切需求,作为有着悠久商贸教育历史的地方高职院校,浙江工商职院全过程参与,与雅戈尔公司进行多方面的合作。2000年至2005年,雅戈尔学院连续定向招生,培养的三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有60多人充实到雅戈尔公司一线,成为一支生力军,对改善企业骨干队伍结构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雅戈尔服饰公司联合举办在职员工培训班35期,培训员工1200多人次。雅戈尔当时全国各地的区域主管、分公司经理、专卖店长及业务员普遍轮训了一遍,还把每年新员工的职前培训也纳入其中。

    如今,这家中国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绝大多数一线的营销骨干人员曾是雅戈尔学院培训班学生。雅戈尔学院也被雅戈尔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李如成称为雅戈尔的“黄埔军校”。

    除了雅戈尔学院,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还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先后与众多龙头和骨干企业联合,开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目前,紧密合作的企业还有150多家,覆盖到学校不同类别、多个专业,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2018年5月,一张照片刷爆了浙江工商职院师生的朋友圈,毕业不到一年的三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被派往德国参加在职培训,完成了西门子电机装配线项目的后期生产装配调试,德国同行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

    原来,这几位获“硬核”点赞的学生,大三时已是订单班的学员,是校企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亲历者、受益者。

    浙江工商职院于2016年开始,与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以订单班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从对口专业选拔大三学生,学校派出高水平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进行定点特殊培养,对于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符合招聘要求的学生直接安排就业。

    在与均普公司合作中,校企双方重点强化了双方的主体地位和责任,还建立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双方共同构建了“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的三级学徒途径,让学生从“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进行递进转换。截至目前,55位参与订单班培养的学生,经双向选择,有近半数学生留在企业,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练就了学生技能,也大大缩短了企业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周期。”

    校企合作还锻炼了学校师资队伍。如今,浙江工商职院“双师”素质教师的占比达83.2%。2019年学校获评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团队、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近三年来,浙江工商职院科技社会服务到款额3180余万元,申请专利294项。还为社会培训人员3.95万人次,技能鉴定5100多人次。

    引协会入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共兴共荣

    今年年初,从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传来佳音,浙江工商职院《首创校企“制播分离”电视栏目合作,搭建高水准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获评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奖项。

    从2002年开始,浙江工商职院启动“引协会(学会)入校” 等形式,通过与行业协会、学会搭建专业与企业合作平台,开展“点对线”的合作。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2008年,浙江工商职院在宁波市有关部门指导下,联合40多家影视企业发起、成立了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学校担任常务副会长单位兼协会法人。

    “依托这一行业协会平台,集聚了行业资源,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周志春说。

    2015年,浙江工商职院又与宁波电视台4套达成协议,将《地产风向标》栏目整体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演播厅,进行“真题真做”的高标准实战教学。

    在此模式中,栏目组成员由电视台专业人员、学校专业教师工作室团队、影视专业学生共同组成,学校负责策划、拍摄、剪辑等全部制作内容,电视台负责审片和播出。在此后的2年多合作期内,完成了460多期的日播节目,参与学生达100多名。

    这种与行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企业、行业的欢迎。“萤火虫影视特效班”“思华年影视制作班”等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相继开办。

    随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流,协会凝聚力也逐年增强。目前,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增至200多家,6个影视产业园、8所在甬高校也先后入会,成为宁波影视产业的核心组织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设施共享、技术支持、项目合作等方面,浙江工商职院如今已与多家协会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

    聚力而行、深度融合,也让学校师生收获满满。在众多大型赛事中,在与专业团队的同台竞技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优秀奖、海峡两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宁波国际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银螺奖”等众多含金量高的奖项,确立了影视动画专业在宁波的领先品牌优势。

    周志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工商职院上下达成共识,产教融合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下活一盘棋。

    从2002年至今,浙江工商职院先后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宁波专委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个协会、学会,以及宁波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宁波市模具教育指导委员会等3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点对线”的合作,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入驻学校,直接把办公地点设在实训楼内。如今,依托协会平台和学校资源,双方围绕汽车后市场产业链的发展要求设置专业,培养汽车检测、维护、营销、金融、保险等技能人才已达400余名,还就宁波汽配O2O垂直系统、汽车零部件大数据和汽车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开展了广泛合作,共同构建、推进宁波汽车后市场的民生服务工程。

    “除此,为提升宁波汽车万亿级产业实用人才,协会、学校和企业还计划开展三方合作,开设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试点班。后续还将大力开展汽车零部件技术及应用行业人员培训,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人才。” 对此,协会秘书长充满期待。

    校地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相生

    一直以来,“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浙江工商职院遵循始终的办学宗旨和努力方向。

    依托区域块状经济,多年来,浙江工商职院先后与宁海、慈溪、海曙等地合作,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成为高职院校深入地方产业聚集区办学,探索“县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先行者。

    早在2004年,为解决宁海县产业转型升级中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建宁海产学研基地。2007年,宁海学院整体入驻宁海模具城,以“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出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特色教育平台。

    十多年来,对接塑料模具制造产业链各个环节,宁海学院建成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还建起了学生实训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2个教学工厂,培养出了一批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升了宁海县域模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典型范例。

    走进今天宁海学院8000平米的教学工厂,各种模具加工设备一应俱全,身着工作服的学生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在这种“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下,实现了学校、企业双主体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模具产品为主线的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真产品、真环境、真考核”的“学徒式”实践教学模式,“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承担了多项基层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共同搭建的面向宁海及周边模具产业的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宁海1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面向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在岗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以及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等多种形式教育与培训。校地还共建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宁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如今,宁海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均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还同时是教育部骨干专业;“模具数控基地”成为“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首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家电模具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海研发中心也同时落户宁海学院。

    自2016年以来,学院团队服务宁海县科技创新企业40余家,协助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55个,合同总额达到800余万元,横向课题到款达500余万元。相关项目为合作企业带来新增利润超过亿元,“真正实现了‘创建一个特色学院,服务一个产业集群’的目标。”

    借鉴宁海学院经验,另一个由浙江工商职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慈溪学院,也于2016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

    作为“县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再实践、再深化,慈溪学院对接余慈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中高职一体化教育、产学研融合”为平台,推动着慈溪职业教育发展,为慈溪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运行三年来,慈溪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训实验场所改造投入达1083万元,办学成效日益凸显。学院先后与几十家区域内企业开办订单班、技术咨询、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储备与支撑。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团队也跨出校园、走进企业,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前不久,校企联创的宁波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慈溪分会、市电工电气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分会、市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也相继落户慈溪学院。

    “实践证明,校地合作是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欣喜之余,浙江工商职院另一幅校地合作蓝图已绘就:与海曙区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发挥区域产业、政策优势和学校人才、科研、社会服务优势,开展紧缺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用性技术研发和决策咨询等多元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点线面互动,唱好产教“融”字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业态逐渐渗透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关键环节领域,成为带领众多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国品牌出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数字贸易的助推器。面对越来越大的人才供需缺口,浙江工商职院协同政府、企业和院校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途径。

    凭借宁波外贸传统优势和电子商务创新服务,浙江工商职院成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英语专业在内的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寒暑往来,位于学校求真楼的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常年灯火通明,成为电商学子的练兵场,通过教师“引企驻校”,学生团队在老师的指引下运营孵化跨境电商项目,迄今,承接项目超过200个,成功孵化电子商务项目180余家,为企业输送了1000多名高技能人才。浙江工商职院一毕业就创业的学生,多达百名。

    除了“引企驻校”,学校还先后与慈溪市和江北区开展合作,与知名电商产业园区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实施“入园办学、引企驻园”电商人才特色培养模式。2015年9月至今,相继有284名学生入驻办学园区,为数十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提供运营服务。

    2015年6月,经宁波市教育局和市商务局授权,浙江工商职院牵头成立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融合在甬大中专院校、政府、园区和企业优质资源,“学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围绕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要求,打造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链。

    截至目前,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累计获得财政补助经费830万元,先后由6所大中专院校分别牵头设立6个分院,承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各类培训二十多项,年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次,完成各类横向和委托课题十余项,还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大中专院校开展“双十一”实践活动,发动数千学生助阵甬企,在实战中提高专业技能。

    2017年,浙江工商职院牵头成立宁波市电子商务职教联盟,参与了包括《宁波市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奉化市智慧城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宁海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6-2030)》等政府部门电子商务政策的制定,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2018年4月,鉴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浙江工商职院入选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课题组相继完成并发布《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报告》和《全国首个高等职业院校留学生跨境电商专业双语标准》,在联盟建设和产教融合方面贡献越来越多的“工商方案”。

    在产教融合的探索实践中,“点对点”的校企合作、“点对线”的校协合作和“点对面”的校地合作,互相联动、彼此交融,多层次、多渠道,让多方资源得以集聚,焕发出几何式增长的活力。

    学校牵头组建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正是点线面互动的成果。

    周志春认为,宁波市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为深化产教融合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注入了强大的动能,作为高职院校将主动作为,从共享、共建、共融三个层面,推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推动院校与企业、行业、及地方的多元共融,最终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

    (数据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4日 04 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唱好产教“融”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