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打好碧水保卫战 让“臭河浜”成为历史

上海:守护清水绿岸 建设卓越城市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1月12日   01 版)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队在上海走访调研,近距离感受当地是如何“守护长江清水绿岸”的。

    作为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也是上海的地标河流。新中国成立后,这条河流一直在为上海的工业和城市发展默默奉献。

    在浦江西岸的徐汇滨江区,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阎明向记者回忆,这里曾是上海民族工业的摇篮,有北票煤炭码头、水泥厂、木材厂等,常年飞沙走石、泥泞不堪,是一条封闭的传统工业岸线。

    如今,浦江两岸林立的工厂和码头逐渐成为历史。2017年底,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实现贯通开放,浦江两岸成了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场所。

    阎明说,浦江两岸经过十余年综合开发,旧厂房“变身”成美术馆,塔吊保留下来成为雕塑,老工业区变为绿道和跑道……工业区就这样转型为生态、生活和综合服务新空间。

    在上海,还有一条和黄浦江同样重要的河流。“历史上黄浦江曾是苏州河的支流,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人的母亲河,那苏州河可称为‘祖母河’了”。苏州河展示中心梦清馆名誉馆长张效国介绍说。

    苏州河原本水质清澈,但上世纪20年代随着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开始出现黑臭现象。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污染状况不断加剧,到1978年,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路人掩鼻。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对苏州河进行治理,并逐步确定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合流制,将市区污水收集输送到长江口处理排放”的思路。

    30余年来,上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苏州河整治作为“一号工程”:一期整治抓住污染最重的6条支流进行重点截污;二期整治从全流域展开,截污治污从下游向上游延伸;三期整治以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为目标,实施城区段干流大规模清淤疏浚;四期整治力争干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重点提升全流域水质。

    如今,苏州河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干流水质仍有波动,还不能稳定消除劣V类,支流仍存在市政泵站雨天放江等污染问题,苏州河整治仍将是上海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任务。

    治理苏州河是上海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典型案例,而全市4.8万条河湖整治,更需要机制保障和系统谋划。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坦言,由于地理原因,上海水环境面貌的改善工作难度不低。上海河网密布,又处在赶潮地区,加之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差,治理的成本就高。

    刘晓涛介绍,自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来,上海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其中,河长制的推行成为有力抓手,从市长到街道主任,全市7787名河长各司其职;《中小河道水质状况通报规则》《上海市河长制湖长制约谈办法》的出台,则保障了长效管理和监督渠道。

    3年来,上海对4000余条黑臭河道、1.6万条劣V类水体实施了综合整治,全市中小河道消除黑臭,劣V类水体比例由38.7%降至9.3%。到2020年,上海将力争全面消除劣V类,让老百姓所称的“臭河浜”成为历史。

    今年,上海环保工作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垃圾分类”。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于这一《条例》,上海人经历了“从不习惯到习惯,再到好习惯”的过程,垃圾分类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条例》实施3个月后,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600吨/日,较2018年增加5倍;湿垃圾分出量已超9000吨/日,较2018年增加130%;干垃圾处理量控制在15275吨/日,比2018年底降低26%;有害垃圾分出量为0.62吨/日,较2018年增长5倍。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总结了上海推行垃圾分类两个最重要的经验:一是在《条例》正式实施之前,要进行大量社会宣传;二是要落实党支部、物业公司、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四驾马车”的主体责任。“起初很多居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垃圾的制造者,因此也是垃圾分类的主体。现在有些小区依然要靠二次分拣,而落实了居民责任的小区,已经不需要负责监督指导的志愿者值班了。”

    在某种意义上,垃圾分类也给了上海市民发挥“创新精神”的机会。全程参与了《条例》制定和审议的市人大代表施政说:“就像给水泥地铺上地毯,做一个软着陆。比如每个小区可以自行调整定时投放的时间,也可设置误时投放桶。”

    施政还告诉记者,在《条例》制定阶段,代表们对正式实施的时间有过争议。“7月正是最热的时候,湿垃圾破袋很容易腐臭,有人担心压力太大。”但让代表们惊喜的是,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投放正确率都很高。不仅如此,市民还发明了各种不脏手的“破袋神器”,有些小区还诞生了宠物粪便蚯蚓堆肥、湿垃圾降解做酵素种植蔬菜等项目。

    在朱心军看来,西方国家的垃圾分类探索已经经历了二三十年,上海在短时间内推行垃圾分类,确实是件困难的事。但垃圾分类是持久战而非攻坚战,“一旦推行,就‘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久久为功。”

    本报上海11月1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12日 01 版

习近平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会谈
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守护清水绿岸 建设卓越城市
合肥:打通共青团改革“最后一公里”
“皖”美安徽的绿色探索
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邀请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