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有一“大个头”以其庞大的“身躯”成功吸引了不少目光,它便是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参赛团队研制的芝麻联合收割机。
除了个头大,据介绍,它“头脑”也很灵活,可进行自动驾驶,并且能一口气完成芝麻收割、茎秆与落粒输送归集、脱粒和除杂清选,可以说是农民的一项“福利”,不仅能解放双手,还可减少传统人工手割芝麻造成的损失。
纵观此次赛场,聚焦农民、农村、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这一项目团队并非“孤军作战”。瞧,有的参赛团队试图破解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的权能困境,有人关切处于社会边缘的“麻风村”后代教育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路径,还有将目光投向精准扶贫、农村互联网金融、非遗文化的保护、现代化农林业的发展……
在这里,你仿佛能借一个个参赛项目一窥一个立体真实的乡村中国,感受中国乡村跳动的强劲脉搏,因为有这些年轻的95后、00后学子,他们在关注,也在努力去试图改变些什么。
乡土间冒出的灵感
“学术也好,技术也罢,不仅需要‘向上’的,要仰望星空,也需要‘向下’去的,扎根于基层,来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盐城工学院大四学生王闯这么说,也在这么做。此次他所在团队带来的“绿林卫士”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涂白与病虫害防治一体机,想为农林业的发展出份力。
而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专业的研二学生李辉,从大三就开始琢磨芝麻联合收割机的设计。进入大学后,李辉了解到,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一体化的芝麻收割机,因收割麻烦且缺乏方便高效的收割机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芝麻种植面积锐减,“随着近几年国内用工成本的大幅增高,芝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芝麻100万吨左右,这些国家也很需要这样的机械。”大二时,李辉在青岛农业大学王东伟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于2015年正式组建团队进行芝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
2017年,当时在云南大学念大一的学生李顺彩第一次来到位于云南省深山中的“麻风村”。在此之前,她对麻风病及病人知之甚少,“坦诚来讲,就是想去看看那里是什么样子”。但在那里待了5天,李顺彩被那里的人和故事深深震撼、触动,“麻风病是种古老的传染病,当年很多麻风病人被隔离在一片片单独的区域生活,原本以为他们会很厌世,但有截肢老人带着假肢坚持耕作,看到有人来探望他们,开心得像在过节,但也有人至死都没能再见到亲人一面,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存款都没人来领……”
“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胸口”,李顺彩一行人在清晨下山时一路沉默,“大家也都很不舍,希望自己能再多来看看他们,但也不敢承诺下次就一定能来。”不过在之后的两年多,李顺彩不仅来了,还带着好几拨志愿者前往麻风村20余次。
渐渐地,李顺彩关注到“麻风村”后代在接受教育时存在着上学难、辍学率高、会受到校园霸凌等问题,“孩子们是村里的希望,想着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一边志愿服务,一边走访调研。
跋涉在田间地头
在此次的参赛作品展上,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几百字左右的宣传页,听到的是他们简洁的项目介绍。殊不知,很多项目都是一次次乡间艰辛跋涉完成的。
为拉近与“麻风村”后代的距离,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教育状况,李顺彩及其团队已经数不清来回走过多少公里的山路,共计探访了10多个隐于大山深处的“麻风村”,与那里的村民同吃同住,还与“麻风村”的小朋友一起睡在搭在牛棚上的“卧室”,夜深人静时,牛的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楚。
在湖南,从去年暑假开始,来自湖南工商大学青春奋斗团中的“三权分置”小组便开始实地走访调研“三权分置”国家试点区浏阳市所辖村镇,试图破解其中的“权能困境”。当时念大三的李溶栗是组长,她及其同行的组员多是在城市长大,这次的走访调研是他们当时为数不多的与乡村的“亲密接触”。
他们经常要顶着大太阳跋涉在乡间村野,有的脚磨出水泡,有的被晒伤,有时还会遇到突袭而来的大暴雨,雨水几乎快要漫过膝盖,有的小伙伴心生退意,但一行人还是坚持完成了走访,用李溶栗的话来说,“大家都很执着”。
让他们哭笑不得的是,刚进村进行问卷调研时,还被部分村民错认为“搞推销的”。不过慢慢他们也找到些与农民朋友打交道的技巧,“比如看到他们在忙什么,就先过去帮帮忙,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后再进行调研”。
在河南,李辉及团队成员为弄明白究竟如何实现芝麻的机械化收获,就利用寒暑假在田间观察收割芝麻,体验收割芝麻;今年暑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姚新月及其所在的“气流环绕型药液回收式果园风送喷雾机”项目团队,也奔赴多个果园进行大量田间实验。
在不断探索中成长
“当时觉得很辛苦,但现在想想都不觉得什么了。” 姚新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成长与收获,“当你真的进行田间实验时,才知道自己的机器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对此,李溶栗也深有同感,“在去调研前我们了解的‘三权分置’主要是一些概念、理论,是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的前提开始进行推论,但真正和老百姓去聊,会有很多新问题,比如为何有的农民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他们究竟在担心什么。”当然,她也从不同村集体的实践中“开了眼界”,“有的村干部为打消村民的疑虑,带村民去参观那些‘三权分置’搞得更好的村子,有的引入外部资本进行城乡合作建房等”。
对李溶栗来讲,这既是一次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的探索,也是对真实的乡村中国的再认识,同时也是自己以后做学术研究的思维锻炼,“就是做研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多下去看看”。
带着这些从泥土中刨出的问题和经验,他们回到学校、实验室,有的团队为项目设计进行数不清的“头脑风暴”,有的为解决调研中的新问题整天泡在图书馆,有的还去自学了编程、视频制作等“新技能”。
李辉除了正常的课业,其他时间几乎都耗在了芝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上。2018年9月机器成功完成田间测试,看到观摩的芝麻种植农户在旁边叫好,李辉忍不住开心得蹦了起来,“觉得我们没有白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芝麻种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真正为老百姓做了点实事,很自豪。”
这或许就是“挑战杯”的意义所在,挑战自己,服务社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