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代iPhone亮相时,内存仅有128MB,不能同时启动多项功能,乔布斯在发布会现场展示,许多人并不知道,他手里的手机已经“变魔术般”地换了几个。
“乔布斯的手法”获得了2019年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嘉宾的称赞,在为期3天的魔术盛宴里,这只是用来证明魔术无处不在的微小细节。
北京北部的昌平,又一次被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年轻面孔笼罩。他们大多打扮入时、走路带风,三下两下就能从手中变出奇观。魔术爱好者们抻长了脖子望着台上,每到关键处,就站起身来,发出阵阵惊叹。
-----------------------------
魔术中的“心电图”
国际魔术联盟(FISM)的荣誉主席埃瑞克·艾斯文吃过早饭后,在酒店的咖啡厅点了一杯碧螺春。这是他第四次来北京昌平了。
“魔术如果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技巧表演,这很无聊”。普通观众并不会像魔术师那样时刻关注魔术表演和技巧。埃瑞克的夫人常常陪他去看魔术表演,他看完一个魔术就会觉得很有趣,会很兴奋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但如果这个演出只是一个个魔术师上去表演,没有连贯性,他的夫人就会觉得很无聊。
如果想让魔术更为大众所接受,那么魔术不应该单单只是技术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埃瑞克研究过心理学,只是惊讶或是惊喜的情感,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当一个表演让观众感觉到开心、生气甚至忧伤,这个演出将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第一晚的国际魔术大师奇幻秀中,表演者简纶廷与观众一同经历了一场情绪的起伏。他的作品《贪婪的缎带》里,扑克牌和硬币的形态瞬间转换,红蓝纸牌的变身和消失不见令人惊异。配以紧张刺激的音乐,最后魔术师两手空空,竟让人怅然若失。
这段表演也让简纶廷拿到亚洲达人秀冠军。这个从业十年的魔术师,在2018年就夺得过FISM的总冠军,去年来到昌平时,他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简纶廷生于中国台北, 成长在美国, 上海念高中, 美国念大学, 加拿大求生活, 现在落脚在北京。
上学时,一个爱好魔术的朋友教了他一招。“当时我觉得这个魔术有点无聊,没觉得什么大不了。但是,当我把同样的魔术变给我朋友看时,他们的反应特别好,当时还蛮惊讶的,我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反应,那时候就想,我应该可以继续学下去。”
还在美国上学,他突然决定去加拿大做街头艺人。“到加拿大的时候其实什么都没带,没带衣服,也没带钱,只带了一个背包,一副牌还有40美金。”初到加拿大时,恰巧有一个高中同学在那边,他便在同学家住了一个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第一天就花光了40美金。一张桌子与一个支架成了他街头演出的必备品。每天只能逼着自己出去表演,因为如果不表演的话,那天就没有钱去买东西, 更不要说吃饭了。
夏天是最好的时间,因为游客会很多,一场10~15分钟,收入就差不多可以到150~200美金之间。如果是冬天,天气变化不定,加拿大的冬天很冷再加上经常下雨的原因,收入就不那么理想。
“魔术同音乐、芭蕾、雕塑、舞蹈、视觉艺术、电影艺术和绘画一样,也是城市的文化性、社会性表达之一。”埃瑞克说,魔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妙、惊奇和充满智慧的观看体验。作为一种充满艺术性的文化表现,魔术应该激发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魔术艺术把人们从日常琐碎和烦恼中抽离出来,带到表演之中,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梦想得以成真,魔术是一种有情感共鸣的体验。没有情感,就没有魔术。
“魔术可以让我跳出常规去看一件事情”
“魔术师最重要的是想象力。”简纶廷回忆完过去,又讲起魔术的创作。他在准备一个魔术时,先想一个故事梗概,想呈现出来的效果,然后再去思考怎么实现它。有时,一个道具就做了半年。
大多数魔术师是先查资料,再去想怎么去做,对于他来说,尽量去想别人没有做过的方法,先用自己的方法去想,如果真的卡住几天或者一个礼拜也想不到怎么做到的话,再去研究其他人怎么达到类似的效果。
“因为你看其他人的东西,可能会被影响到,也许你意识不到,但你一定会朝着和他类似的方向发展。这样子就不会有完全的创新,只是会有改良。魔术可以让我跳出常规去看一件事情,去思考问题。不仅仅是魔术,生活亦是如此。”
“魔术是想要模仿魔法的,所以我会想如果我真的会魔法的话,我会怎么变这个东西,如果我真的会魔法,我为什么还要多余的动作,如果我真的会魔法,我会怎么样达到这些效果,我会先把画面想出来,然后再慢慢想方法。这样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方法,然后再去慢慢简化。”
如果自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会不会很沮丧呢?他直言不讳,创作阶段一定会有失败,失败了再想其他办法就好了。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找替代的方法。这就是创作的乐趣。
一直到比赛前一个月,简纶廷决定把《贪婪的缎带》整个流程推翻重来,只留框框和缎带,改成不讲话,那段时间几乎每晚都熬夜去想怎么改编,怎么加新效果,想故事应该怎么编排,怎么做到一些让观众预料不到的东西。
这可以说是魔术创新必经的过程。埃瑞克曾在荷兰看过一个魔术话剧,关于一个监狱的故事。监狱的门卫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魔术师,犯人每天滋生事端。门卫为了让他们安静和谐一点,便教授他们魔术的技巧,并举办了一个魔术表演大会让他们互相分享。从那以后,犯人们就开始每天练习魔法,同时他们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他们想把这个门卫变走。
结果监狱的门卫是他们的老师,技高一筹,结局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这个魔术话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让观众跟着魔术师去探索事情的发展,而不是不断地为一个又一个惊奇的魔术技巧喝彩。埃瑞克和夫人更喜欢这样的魔术表演。
在埃瑞克的魔术生涯当中,他接触到的魔术不仅仅是表演这一种形式。魔术需要观众,如果观众不走进剧场,那魔术师就需要走进观众。
魔术的百变效应
在第四届国际魔术产业发展高峰会上,埃瑞克讲到了魔术脱贫的故事。
国外有一个非营利组织,会教给孩子一些魔术,他们家庭贫困,当学习了一技之长,便有了更好的未来。
当穿上这套服装时,魔术也是艺术文化、科学和技术的组成部分。魔术专业可以和其他艺术职业一样谋生。
魔术是社会的文化层面的表达方式之一,还有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一家魔术机构通过一个儿童团体项目将魔术的神奇带给了一些患有自闭症或是有生理障碍的孩子。一些自闭症的孩子很害羞,不愿意和人交流。如果魔术师教会了他们一些小魔术、小把戏,他们就会做一些其他小朋友不能做的事情。这会让这些孩子有成就感,一些害羞的孩子也会变得乐观积极。
“可能每个孩子具体的问题都不一样,各自的问题都不一样。”他希望鼓励这些魔术公司和剧场来推动这样的治疗帮助有精神问题的孩子。希望魔术不光为了商业性的活动,可以更多地走向医院,比如说给那些医院的小孩表演,这在魔术领域并不多见。
奇幻森林魔术集团的创始人兼CEO梁明在北京昌平分享到,魔术是造梦的艺术,文旅场景让魔术有机会造一个更大的梦。将魔术作为一种文化,那么旅游也可以成为魔术这种文化的载体。
他们通过与当地的文化旅游的场景和文化相结合,来设计出一场融合魔术的表演。他们去过张家界,与当地的村民聊天时了解到湘西文化中有落叶归根的说法,如果湘西人死于他乡就会举行“赶尸”的民俗形式。于是他们用三个月时间设计了一场关于这个古老民俗的魔术表演,许多烈士在战争中牺牲,通过“赶尸”将他们的灵魂带回家乡。而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变出了“灵魂”“赶尸”等等情节都是通过魔术和道具所完成的。魔术是一种表演,而表演除了表演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装载的文化内涵。而承载魔术表演的载体也将随着观众去往更多的场景。
原点魔幻成立于2014年,地点正是北京魔术之都——昌平。公司的使命是成为魔术教育的标杆企业,愿景是让孩子在魔术世界里快乐自信成长,拥有魔术思维,相信神奇,不忘初心。
原点魔幻CEO张轶伦说,每两年一次的北京魔术大会和每两年一次的世界大学生魔术大会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政府机关、魔术协会、魔术师、魔术爱好者、魔术教育工作者乃至是普通大众的连接魔术的平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魔术的氛围,欣赏魔术大师的表演,结识魔术界的好友,在这里交流魔术发展的前景,在这里碰撞魔术创新的灵感,这个平台就像一座魔术大厦,让我们魔术从业者能走到一起,在里面共同进步。”
8年来,魔术大会共计邀请了全世界52个国家的330位魔术师,232家道具厂商参加在昌平举办的国际魔术大会做大学生的魔术交流大会,为全世界的魔术爱好者、魔术师来中国交流表演魔术提供了机会,也让中国的青年魔术爱好者近距离领略了国际魔术大师的风采。
魔术的基本功是创造神奇的能力
“我们怎样才能把强大的魔术归为艺术形式呢?怎样在文化中突出魔术的作用呢?”埃瑞克提出疑问。
他的答案是,首先,大家需要从文化表现的角度去表演魔术,谈到魔术时,人们会说到“魔术表演”,这是很多人的表达习惯。全世界有很多场魔术表演,这种表演场所依然很随意。魔术也可以出现在国家电视台和百老汇,用艺术的手法呈现。
此外,埃瑞克提到,可以举办魔术比赛来提高魔术的重要性。和同场比赛的选手决一高下,这被称为魔术师的基准体系。这类比赛更多面向的是魔术师自己,还可以创办学校,作为魔术教育场所。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魔术事业的发展。
2016年,昌平北京国际魔都大会正式发布了《从0—1系列魔术教材》。这是在中国正式引进出版的第一批的国际上的魔术教材,目前已经被不少的魔术学校、魔术培训机构所采用。
张轶伦好奇,家长每年花费很多钱让孩子学习舞蹈,但是未来并没有想过让孩子成为一个专业的舞蹈艺术家,为什么还要给孩子报名这些艺术形式呢?
“后来我发现,我们的家长更希望让我们孩子获得的是艺术背后的能力提升,学习舞蹈,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舞蹈背后能给孩子带来的一个非常良好的体形,一个优美的气质。我们在思考魔术背后能给孩子带来的提升到底是什么呢?”
他发现,答案有很多,比如表现能力,因为魔术跟别的艺术形式不一样,学完一个就可以去表演;它也可以锻炼沟通能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形式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去表演的,它也可以锻炼我们的临场应变,锻炼我们的手眼脑协调。
魔术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能够给孩子提升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去设计课程、培训老师,才能称之为魔术教育机构,从而将魔术培训做成一个普及化的艺术培训形式,如果魔术从业者只站在让孩子学到更厉害的魔术、更好的效果的角度,那魔术只能停留在一个小众专业化的培训方式。
他又提到,魔术的基本功是什么呢?很多艺术形式都有基本功,比如说跳舞压腿,主持人说顺口溜。很多人说魔术的基本功可能是纸牌、硬币。“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一个专业的魔术师为什么可以拿一张纸巾就变一个非常厉害的魔术,但是一个学习很久的魔术爱好者,给观众炫了半天的技巧也不觉得神奇呢?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发现,魔术的基本功叫做创造神奇的能力。什么叫做创造神奇的能力?我们也可以统称它为魔感,它可以用在任何一个魔术上面,哪怕是一张简单的纸巾。”
魔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是一门多元素融合的综合表演艺术,包括魔术技术、舞台表演、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形体、心理学、舞台艺术管理等等,需要魔术师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教育,目前全世界的魔术教育基本是在民办魔术教育机构的阶段,西方国家如此,亚洲国家也是一样,魔术专业还未能进入国家公立大学学制教育。
北京市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李宁每年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魔术交流活动以及魔术比赛时,都听到青年魔术爱好者在交流中,表达自己在学习魔术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瓶颈,缺乏正规学习魔术的途径与平台。只能依靠看书或者看视频来模仿学习,往往南辕北辙学不到魔术的精髓。这些对魔术充满热情和梦想的孩子们没有条件再继续深造,在通往职业魔术师的道路中被迫改行,把魔术从梦想中的职业变为生活中的爱好。
“每次听到爱好者和我这样讲的时候,我都在惋惜魔术界又不幸地流失这么多充满热情的魔术人才。”李宁说,除此以外,许多魔术爱好者因为怕失去未来工作的敲门砖,最终被迫放弃学习魔术,选择其他学科作为专业,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深造魔术的机会。
“所以我认为我有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中国魔术培养优秀的魔术人才,也愿意投身到魔术教育行业,推动中国魔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我来说也是新起点与新征程,将来将会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不曾改变的是我对魔术以及魔术教育的初心。”李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