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齐玉萍的大女儿今年12岁了,在大女儿出生的那一年,她进入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是在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地的老君庙采油区巡井,确保辖区内的20多口井运转正常。
每一口井都有自己的井号,根据油层开采的地层命名,而齐玉萍记忆这些无规则的号码是根据自己每天的巡井路线,她的本子上画着巡井路线图。“那片井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跑,每口井都知道大概在哪儿。”哪怕山里起大雾,采油区内一片白茫茫,能见度不足10米,她也能凭借记忆找到巡井的路。
每口井要检查13个点:马达、轴承、盘根盒、悬绳器、光杆……一个优秀的采油工是一个好的电工、管工,还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知识。绕着抽油机走一圈,听声音判断马达运转是否正常;看一眼压力表读数,再用手背感受光杆温度,判断油井是否堵塞……这一套流程她从25岁开始做,已经做了12年。
齐玉萍把出故障的油井称为“不听话的井”。“油井也会头疼脑热、也会生病、也会发脾气”,她说,抽油机在抽取原油的过程中,会将地下的泥沙带出,而原油中的蜡有时也会堵住管道。如果油井管道轻微卡蜡,就好比人咳嗽,解决卡蜡问题相当于给油井吃感冒药。如果油井病得太厉害,管道下面已经被沙子或者油蜡卡死,就要通过热洗为油井“打吊瓶”——通过向管道输送热水,将粘在油管壁上或者泵上的蜡融化,让油井恢复正常作业。如果“吃药”和“打针”依然无法疏通管道,油井就必须“住院”,让修井工进行修理。
采油工每日巡检能及时治疗油井的小伤小病,遇到大的问题,修井工则负责将油管一根根从井下吊起,清去管壁结蜡、冲出管内泥沙,再放回地下。
油井“不听话”,齐玉萍和同事们不光巡井还会“训井”。有一回,一口油井一直漏油,她们找到老师傅去油井前看看情况,可是老师傅到油井前发现一切正常。过两天,油井又开始漏油,同事加完盘根后,油井依然天天漏油,这时候老师傅又到井上,油井忽然又恢复正常。同事跑到井口前对着油井喊:“你怎么回事,是不是我管不住你,非得老师傅来才能管住你?”她们甚至开玩笑,要把老师傅的照片放在井口,“镇一镇”油井才能好好工作。
等到10月,油田进入冬季操作。机械做了保温措施,但油井巡检工作不能有一天间断,无论天气如何,采油工人必须上井。有的井出油量不稳定,如果恰巧堵塞,前一天巡检正常,第二天就可能油污满地。
齐玉萍不喜欢化雪的日子,天冷,而且道路泥泞。曾有一次,她陷进泥地里,鞋子怎样都拔不出来,只能先拔出脚,再用手把鞋拔出。还有刚上岗的巡井工人没经验,不戴手套就接触盘根盒,手被冻在了上面。
齐玉萍的女儿在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而她工作时住在玉门老城区,她只有在休息时才能回酒泉见到女儿。平时上5天班休息3天,她和油井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时间长了,齐玉萍也对油井产生了感情。有时候巡井路上遇见报废的井,她会忍不住回头看一眼。看到油井编号牌,她就能想到以前这口井的事情,仿佛昨天才来巡过。老君庙采油厂的一些油井年龄比齐玉萍还大,看着一口井从工作到报废,齐玉萍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失落。
在一口井旁,齐玉萍登上油罐,测量液面高度。“又涨了0.2厘米”,她一边擦拭量油尺,一边说。这是她一天中很有成就感的时候——油井正常出油,产量基本稳定。
80年前,玉门石油河畔一座小小的老君庙旁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口油井,一滴滴原油从这里出发运向各地。是一个又一个像齐玉萍一样把油井当作自己孩子的人,让这片油田生生不息。
中央民族大学 杨丽敏 南开大学 朱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