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参观大英博物馆,看到中国敦煌壁画周边的割痕,中学生高家宝写信立志,要将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香港警察遭暴徒袭击烧伤,中学生彭子珊满含悲愤,安慰受伤警察“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西安实施垃圾分类,5名小学生致信家人“要争做垃圾分类小卫士”……
还有更多的书信,写给了奋斗在建设一线的劳动者——高铁建设者、生态建设者、河流治理者,参加城中村改造的农民工,还有“扶贫叔叔”、荒漠哨所里的坚守者……
5个月来,一封封文字质朴、情感真挚的中小学生书信,通过“壮丽七十年·少年家国信”活动在西安引起巨大反响:1500多所中小学、46万名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纷纷参与,在三秦大地唤起前所未有的校园家国情。
今年6月,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安市委、西安市教育局、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西安晚报》、阳光报社承办的“壮丽70年少年家国信——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对中华民族来说,书信是最具礼仪感和文化气息的人际交流形式,而闪耀其中的家国情怀更是书信世界的一道绝美风景。”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活动正是以书信小切口折射时代大主题,引导中小学生学党史、学国史、写家书,讲好家庭变化和时代发展的大故事。
活动启动至今,已累计征集稿件11200篇。在不少学校,学生全员参与,以少年慧眼发现并捕捉源于平凡生活,却影响着国家和民族走向、变革的好故事,一篇篇佳作涌现。
国际贸易战中,个别霸权国家打压中国企业,小学生田恩宇写信《有一种童年叫爸爸在华为》——严峻时刻,在华为工作的父亲一身疲惫,常常加班至深夜,父子很少见面,但父亲的目光却始终坚毅。“爸爸,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一丝不苟地工作,毫不懈怠地坚持,就能使人强大起来!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与奋斗,就能使国家更加强盛!”
小学生王顺浩则把信写给远在西藏的爸爸。6年的小学时光,担负援藏任务的爸爸却一直在阿里坚守。信中,王顺浩告诉爸爸:“你是我心中的‘雪域英雄’。”他立下信念:“要像爸爸一样,尽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充满真情实感的书信,每天都在当地主要媒体刊发,并在“学习强国”等20多个新媒体平台滚动更新。活动还通过网络公开征集“少年朗读者”,一场场“校园家国信”朗诵大会在校园内接续展开,更多的相关活动也在如火如荼举办……
“我和我所在的这座城,被孩子们朴实无华的的情感深深打动。”一封封书信,引发了众多读者的点击、留言,“壮丽七十年·少年家国信”成为网上热搜词,孩子们讲家国故事、记家乡变化、抒爱国激情、歌国家英雄的写作热情被大大激发。
令读者感动的,还有书信背后的更多故事。
六年级小学生于艾嫒,在书信中讲述了太爷爷于乐亭的军功章故事。于乐亭参加过抗战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枚枚军功章记录下他戎马一生、为国奋战的事迹。然而,在当地媒体循着书信寻访时,这位八路军的后代却都不愿过多公开自己的家世:“不想给党和政府添任何麻烦,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
中学生窦浩睿写给姑姑的信《从西安去唐山吃迁西板栗需要多长时间》发表后,被千里之外的河北省迁西县领导看到。县领导专门安排回信并计划举办迁西农产品品鉴活动,与西安区县展开交流合作。一封书信,让冀陕两地相遇相知,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
中学生彭子珊的《写给香港被严重烧伤警察叔叔的一封信》发表后,被汉中市公安局排演成节目,作品经学生本人、演员、专业人士等朗诵后,得到180多万名网友点赞。
“这些作品接地气、冒热气,用真情实感记录下家国的变迁故事,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德育美育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帆说。
有读者表示,这是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次创新:“新时代青少年既要博学古今,又要心怀天下,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了四代、五代的家史,感受到共和国70年来的沧桑巨变,增强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老新闻工作者陶华致信活动组委会:“谁说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吃苦,光会追星无担当?少年强,国家强,有这样爱家、爱国的孩子们,国家何愁不兴旺?民族何愁不复兴?”
“已经刊发的500余件入围作品,充盈着青少年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健康的精神追求。”共青团西安市委书记汪国栋告诉记者,目前活动已进入评奖阶段,优秀书信集也将公开出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