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牌坊乡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多民族乡,如果没有各级团组织的牵线搭桥,曾赴欧留学工作多年的丁辰可能不会与眼前的这片土地结缘。
丁辰回国后在合肥一家数字多媒体技术公司工作,一直致力于科技+文旅项目的创意与开发,不过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农业梦”,在欧洲各国尤其是荷兰的游历,让他深深意识到观光型的生态农业将来一定大有可为。但他没想到的是,机缘来得这么快。
2018年参加第十二届合肥文博会期间,丁辰与公司同事应邀在合肥共青团的青年创业板块参展。非常幸运的是,此次展会中,由共青团牵线搭桥,他们对接上了一个文旅扶贫项目落户牌坊乡。
在肥东县文旅局、团县委及所在乡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丁辰和公司团队详细考察了牌坊乡许井村,走访当地村委会和村民了解区域特点及项目基础,最终确定了以牌坊乡许井村余巷区域为核心打造新型乡村文旅项目。
项目命名为“余巷四季童耕农趣嘉年华”,规划占地120亩,包含水车乐园、四季童耕探索馆、青春营地、民族风情花海4个创意文旅项目,致力于为合肥市及周边区域市民、学生、亲子家庭打造一个集农耕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休闲、体验、探索与学习之地。
“乡村旅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游客留下来,因而我们希望通过研学带动亲子游,以拉动客流。”据丁辰介绍,“余巷四季童耕农趣嘉年华”项目就是通过前沿的互动多媒体数字技术,结合实物场景互动与整体景观氛围的塑造,让游客及青少年学生领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希望当地农村闲置的劳动力能够成为一线的科普工作者,传播农耕文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展现多民族的风情与风俗。”他认为,这是民族乡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牌坊乡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振兴,该项目不仅能够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还能培养研学实践教育人才和乡村文旅经济能人。大型文旅项目的到来,搭建起一个创业平台,把散落在民族乡的创业青年聚合在一起。
记者见证了青年创客胡睿与丁辰的首次见面,寒暄没多久,二人就直奔合作主题。胡睿感慨,“抱团取暖,才能散发更大的光芒,有了这么大的项目,我们的水果就不用卖到外地了”。
作为一个外省人,胡睿的到来更富浪漫主义色彩。2014年,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她和丈夫一起辞掉了白领的工作,变卖掉房产,从天津带着孩子来到了陌生的牌坊乡,他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投资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
公司流转了土地500多亩,种植樱桃、梨子、无花果、黄桃、杨梅、桑葚等多种水果,因为坚持绿色种植,加上品种高端,水果往往供不应求,还曾代表安徽省前往印尼参展。
据胡睿介绍,公司固定员工中,近半数都是贫困户,现在的平均月收入达1900元,季节性用工最多需要40多人,带动了当地的村民就业,实现了增收。
牌坊乡居住着回族、满族和汉族等群众。其中,少数民族村有5个。因为距离省会合肥只有20公里、距离县城只有7公里,牌坊乡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不少外来的青年前来创业。
“作为共青团组织,我们要当好桥梁,引来项目的同时,更要主动服务好青年创业人才,让他们留下来、干得好。”据团县委书记李万宝介绍,各级团组织以扶持农村青年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城镇失业青年等就业创业为重点,大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体系化合作,合力搭建了资金扶持平台。创建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家,培训青年近1000人次,促成800多名青年实现就业。
在牌坊乡,乃至整个肥东县,青年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这让很多外出青年实现了对土地的“回归”。80后的王霞是本地人,后来在江苏昆山做过服装生意,当过奶茶店店长,因为父亲突然生病,她不得不回乡照顾家中经营的油厂。“本想着帮父亲处理完油厂的事情就回去,没想到留了下来,一头扎进农村电商里。”她说。
多年的市场闯荡,让她看到了家门口的商机,田野里生长的一切都是城市里的紧俏货,但关键是如何收上来、卖出去。短短几个月时间,王霞就成了几家电商公司驻村的负责人,摇身一变,她也成了农产品的电商经济人。听说网络直播效果好,她又尝试起直播营销,现在一个平台上就有粉丝近万人。
与青春活泼的王霞相比,49岁的元运竹算是创业老兵了,作为第一拨儿来到民族乡的创业者,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情。今年他的儿子刚从部队转业,在他的建议下,儿子回到他的身边一道发展农业。“前不久,我的孩子还获得了县里举办的电商大赛二等奖,以后肯定要超越我了。”他高兴地说。
尽管有着合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但元运竹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农民”,几乎每天都要下田干活儿。他认为,农业是一国之本,新形势下发展农业需要引进外力,需要追求创新与创意,但是同样需要一种强大的坚守精神,“因为农业生产来不得半点虚的,而且农业充满了风险,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要有定力,要敢于承受挫折”。
“忠诚、善良、肯吃苦、敢吃亏,如果一个农业人身上没有这些品质,他就很难在农业的路上坚持下去。”在元运竹看来,具备这些品质的年轻人将是民族乡未来的希望。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