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生活、工作在这里的青年最关切哪些问题?他们的痛点又有哪些?如何在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解决好青年民生问题?
在团上海市委和几家团省委的支持下,2018年下半年起,上海团校牵头,联合浙江、安徽和江苏省团校,共同成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发展调查”课题组,就长三角城市群的青年民生发展状况、特点及问题,青年对长三角民生领域一体化的认知、态度及期待等两大问题展开调研。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团校)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邓蕾介绍,经过研读政策依据、梳理学理基础后,课题组筛选出就业、居住、婚恋、育儿、医疗、安全和参与等7个民生议题,形成相关概念界定和操作化指标,描述和分析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发展状况。
在第十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邓蕾代表“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发展调查”课题组,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课题组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宁波、芜湖等7个长三角重要城市,以14-35周岁青年为总体,多阶段定比分层抽样,通过上海青少年研究数据平台网络调查系统完成资料收集。在回收的9454份有效问卷中,在校学生样本4603个,在职青年样本4851个。
基于在职青年样本分析发现,居住、安全和消费成为长三角地区青年最关切的三大民生议题。而居住问题位居榜首,提及率达到88.6%,“甩开安全和消费等其他问题好几条街”。
调研显示,长三角城市群青年居住方式以和父母(或配偶父母)一起住为主(38.30%),其次是“自购商品房”(31.10%)。在947名购房青年中,全款付清的占比26.50%,按揭贷款的占比为73.50%。
邓蕾介绍,从就业质量客观因素自评的结果来看,工作时长、薪酬和职位晋升是在职青年负面感受高的前三项因素,而对人际关系、沟通渠道等职场环境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长三角区域内“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分配不均”(21.2%)是青年“吐槽”较多的就医“痛点”。但是,青年对异地就医却提不起兴趣:仅有两成不到(19.7%)的青年表示有跨省就医的意愿。“医保政策地方差异大,报销比例低”是异地就医面临的最大问题(27.8%);其次是“异地就医垫付费用高、报销周期长”(27.4%)。
看来,政策壁垒限制了青年的医疗选择。
在职青年样本中,三成以上是流动青年(本市居住证、非本市户口/非居住证在职青年)。流动青年的民生保障与户籍青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流动青年享有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医疗保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本市户籍青年。
邓蕾在报告中,还提到婚恋迟滞,是长三角青年群体的另一个特征。
课题组将超过30周岁尚未初婚的青年界定为大龄未婚青年。数据分析发现,61.7%的大龄未婚青年认为“人生未必需要婚姻才完整”;63.7%的大龄未婚青年表示“在找不到满意对象的情况下,不会降低择偶标准”。“追求事业发展,暂时不想谈恋爱”是排在前列的单身原因。青年“不婚”甚至“不爱”等现象日益普遍。
一方面是婚恋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已婚已育的青年来说,子女教育压力也不小。
“过去一年里,送孩子参加了各类早教班或校外培训班的年轻父母高达63.9%。并且,校外培训低龄化倾向明显:小学阶段的参与率达到了84.7%,幼儿园阶段参与率为77.6%。” “鸡娃”在长三角主要城市学龄儿童家庭中普遍流行,且校外培训低龄化倾向明显。
从2019年年初的调研数据来看,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带来的民生变化中,青年提及率最高的是“交通一体化”,第二是“医保一体化”,而“信息一体化”等的提及率不足10%。接近两成的青年表示:没有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变化。
“上层、学界和大企业热情关注,高大上的项目频频推出,然而,一些青年了解不多、体验不深,存在‘逆温现象’。”邓蕾说。
调研结果显示,超六成的青年表示,对长三角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信心。
如何让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成为上层、学界和大企业的关注点,让更多青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课题组建议,首先要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一体化政策中,优先考虑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年来到这座城市谋求发展,说明他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然而,城市在创造就业机遇、提高经济待遇的同时,还要为青年“安家”提供一定条件和政策。比如,国际化高端青年人才,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就业地。在职业机会、收入待遇等差不多的情况下,青年人才决定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发展,是以“家庭”而不仅是以“个体”为单位作出迁移决策的。孩子能不能在本地接受与国际接轨的优质教育?能不能把高龄父母接到本地团聚,并让父母得到方便、有效的照料?这都是高端人才迁移抉择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对大部分普通的流动青年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更现实。
对此,课题组提出建议:优先出台长三角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公租房等方面一体化协同举措,尽力缓解青年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后顾之忧;兼顾不同层次青年成长需求,既要关注“领军”人才、户籍青年的民生发展,又要重视职业技术类青年、流动青年的民生供给,让大家都有机会切实参与和温暖感知城市变革和区域发展成果;加强青年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长三角一体化协同,贯彻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建立跨省跨部门协同沟通机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建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发展共性指标,协调统计口径,科学监测评估;建立长三角青年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维权服务等。
其次,要通过改进宣传和动员方式,提高青年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同度。运用新媒体渠道和方式,加大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青年中的宣传力度;通过阶段性具体成果和生动案例,来激发和凝聚人心;挖掘展示各领域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