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支持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措施的重点。随着更多95后进入职场,灵活就业也正在成为年轻人“种草”的一种工作新模式。
近日发布的《2019年雇佣关系趋势调研报告》显示,73.8%的受访者对灵活就业表示期待与认可。该报告由智联招聘针对全国2835名职场人进行调研分析而成。
受访者对于灵活就业的顾虑依然存在,调查发现主要有:收入不稳定(73.1%)、没有社会保障(67.7%)、相关法律不健全(45.8%)、存在信用风险(31.9%)等。
面对当前就业结构的变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2019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表示,首先要促进劳动力流动,优化人力资本配置。今后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大部分将出现在大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其次要完善社保体系筑牢社会安全网,以更大力度、把更大份额的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第三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可能。智联招聘CEO郭盛长期观察发现,很多优秀企业都表示自己“是平台型组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授权机制”,赋予基层员工更多的责权利,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效能。
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呈现出平台型的组织形态。46.8%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化、灵活的办公模式可以解放更多创造力;50.2%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做自己”会释放创造力。
在激发员工自驱力的因素中,83.7%的受访者认同物质或薪酬激励,74.5%的受访者认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72.3%的受访者认可被尊重的身份认同。在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64.1%的受访者希望有明确的职业规划,55.1%的受访者期待有专业的人员培训,54.1%的受访者期待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74.2%的受访者在当前企业中的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这与平均跳槽周期相互印证,选择3年以内就跳槽一次的白领占65.4%。
在职场人换工作的原因中,因发展前景不乐观(40.5%)、薪酬太低(39.3%)、工作不开心(38.2%)等原因离开的占比较高,总结来讲就是“没前(钱)途”和“不开心”。
调查显示,员工对当前企业的整体忠诚度普遍较低,52%的受访者选择“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会考虑离开”,17.7%的受访者选择“没什么感情,随时可能走人”,12.2%的受访者选择看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仅有15.8%的受访者认同企业文化,愿意与企业一同成长。
郭盛认为,95后更希望能够得到及时鼓励,希望工作不仅是挣钱,而且能够成就自我。调查中有85.9%的受访者会选择和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企业。他们对企业有需求,希望企业不仅是打工的地方,而且是能够学习和共同成长的地方。
问及什么因素可以提升其忠诚度时,43.6%的受访者选择“提供健全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30.8%的受访者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报告还发现,93.7%的受访者把终身学习纳入人生目标,大多数人会选择参加培训、自学和向牛人请教等学习方式。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