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明看天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天津乃至中国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备受瞩目。而那数百幢颇具异域风情的小洋楼背后,珍藏着一个多世纪里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让前来游览的人们流连忘返。
今年下半年,天津五大道启动“会讲故事的小洋楼”文创项目,截至记者发稿时,项目首期已经完成。项目精选了五大道历史街区比较知名的名人故居小洋楼和代表性建筑30处,实现了“一楼一码”。
项目团队负责人天津五大道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博文创部部长马洁介绍说:“我们希望来天津五大道旅游的游客都能更简单快捷地‘听懂’天津小洋楼,并把它们的故事带回家。”小洋楼的明信片、冰箱贴、文具、贴纸等文创产品上都附有音频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天津近代历史名人故事就能让你听个过瘾。”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倡导文旅融合,鼓励文旅创新,文创产业获得蓬勃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博文创行业涌现出以故宫、雍王府、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文博文创IP和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
对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楼来说,其文博文创立足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专注挖掘五大道历史文化。近年来,陆续开发出各类文博文创产品近百个品类、千余种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文博文创产品近百种,不仅获得了中外游客的喜爱,也赢得了行业内的肯定,先后多次获得文博文创设计、研发、创意等奖项。
然而,对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天津五大道小洋楼来说,一直以来都存在小洋楼“走不进去”“听不到故事”等问题,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略有遗憾。随着国内外游客旅游时对文化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旅游体验、丰富自主研发文创产品的品类,成为五大道小洋楼必须走的一条新路。
响应文旅部提出的“文旅+科技”倡导,今年下半年,五大道小洋楼启动策划研发“会讲故事的小洋楼”音频文创项目。为了让小洋楼把故事讲好,此前该项目组专门组织了“会讲故事的小洋楼”文创项目研讨会,并邀请建筑、文化、旅游、商贸、音频平台等方面的30余位专家学者多次建言献策。经审慎组稿、精心录制、反复打磨,在近代历史研究者、资深媒体人、优秀播音员、高级音频导演、网络工程师等一大批挚爱五大道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会讲故事的小洋楼”项目一期已完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威表示,天津五大道上几百幢小洋楼不可能全部向游客开放参观,“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小洋楼不能走进去参观的遗憾。”张威注意到,以往有些导游会随意向游客介绍、演绎,给游客传递了错误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一次,实际上是重新梳理了小洋楼背后的故事,也重新审视了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对于中外游客理解天津五大道小洋楼有着积极的作用。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徐虹教授建议,小洋楼故事应开拓更多的主题,让更多人愿意走近小洋楼。她认为,针对不同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讲故事的方式,比如研学主题,面对中小学生研学的需求,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讲故事,“一个小洋楼的故事编写制作出不同的版本,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这样小洋楼故事就更加丰富了。”
“关于五大道我们到底应该讲什么?只是说一说这是谁的房子,谁住过,这样还远远不够。”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近代天津历史专家罗澍伟说,五大道之所以成为天津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因为它——流行、时尚、充满历史。”
马洁介绍,项目计划分4期逐步推进,下一步进行的项目两期,将继续丰富充实小洋楼音频故事产品,数量预计达到80集,基本覆盖五大道街区内每一条主要道路,平均每条道路将入选8-10个洋楼故事,从技术上实现“一路一码”,让游客聆听体验更具条理性和导览性。至项目4期结束后,将实现五大道街区重点名人故居、网红景点全覆盖,技术上实现“全域一码”,让游客通过最便捷的方式把五大道故事带回家。此外,还将让小洋楼与各类知名品牌、平台产品、服务定制实现合作,共同讲好天津五大道的故事,实现文化、旅游、商贸、餐饮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春艳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