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又一个国家公祭日。这是一个沉重的日子,82年前,30万同胞在南京惨遭侵华日军屠杀,为整个民族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5年前,全国人大将这一天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奠和缅怀逝去的同胞,也感念和平与尊严的可贵。
这一天,回荡在南京上空的鸣笛声,街头巷尾为死难同胞伫立的身影,都寄托着哀思与壮志。我们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方面,国家公祭日的公祭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战争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同胞,让人们铭记国耻;另一方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以历史为镜鉴,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国家公祭日,绝非任何普通的纪念日可比,而是承载了一个国家的苦难记忆与奋起振兴的坚定决心。
国家公祭日的存在,向全世界昭示着南京大屠杀不可遗忘、不可篡改的历史事实,也提醒所有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屈辱和苦难。在某种意义上,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唯有将历史铭记于心,我们才能奋发自强,找到爱国之情的精神航标。
在历史记忆的淘洗之下,最终被留下的绝不是情绪化的愤怒与仇恨,而是升华为国家与民族奋勇自强的斗志和决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让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动力源泉。
如果说,中国自近代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屈辱让我们从中学到什么的话,“落后就要挨打”是最刻骨铭心的一课。
泱泱大国,曾经傲然挺立于东方;千年文明,曾经繁荣强大。但是近代以来,国力的衰退与落后,让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让人民备受欺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30万同胞殒命的惨烈悲剧,也是中国“落后挨打”这百年国耻的缩影。
因此,我们对国耻最好的回应,就是用实际行动让中国强大起来,让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如今,我们站在重大的转折点,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只有自强才能洗刷过去的耻辱,只有自强才能开辟国家崛起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我们,重任在肩。
与国耻有关的惨痛回忆,给了我们强劲的前进动力,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暴虐无道。中国在走向强大的进程中,必将恪守“国强不霸”的原则,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好“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强大的实力,是为了保障国家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支配与霸凌;平等的合作,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艰难曲折的复兴之路上,执着奋斗是我们无悔的坚守;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合作共赢是我们不变的信条。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复兴目标,就越是阻力巨大,陷阱重重,就越需要保持不懈的动力和沉着的定力。
回望历史,我们对遇难同胞的祭奠,寄托的不仅是哀思,也是对先辈遗志的传承。我们此时此刻的奋斗,不仅是为了今日的福祉与尊严,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承诺——中国绝不会再遭人欺凌,我们将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强不息。
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