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爷爷!杜爷爷!”
循声望去,几个刚放了学、背着书包的小孩子,向杜俊起挥舞着双手。
“哎!”杜俊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笑盈盈地应和着。
这是记者在共青农场初见杜俊起时的场景。
走在这座拥有两万人口小城的街头,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男女老少,逢人便唤“大哥”“叔叔”“爷爷”“奶奶”,笑脸相迎,驻足寒暄。用当地人的话讲,“出门不用带钱和手机,也能吃饭打车买东西”。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都是一家人。因为,他们或他们的祖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青年志愿垦荒队。
自60多年前踏上这片土地起,垦荒队员们便扎根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们虽然来自天南海北,但共青农场就是他们的家。杜俊起告诉记者,在他的眼里,这是一片离不开的土地,“这里水亲、土亲、人更亲。无论谁问我是哪儿的人,我都会说我是东北人。”
这是一个何等的“世外桃源”,让人如此流连?
其实,曾经,这里是一片杳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成群的荒原。一群来自城市的热血青年,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战胜千难万险,为国家开荒打粮,用三代人的血汗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有人说,他们是傻子。没错,他们或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为了祖国的粮食安全,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傻子,国家才得以发展强大起来。他们告别了亲人,却收获了更多的“亲人”;离开了家乡,却更好地建设了“家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以此为荣,无怨无悔。
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