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全球组网 一步之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17日   01 版)

    距建成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我们只差最后一步了。

    12月16日15时22分,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携手奔赴天疆,落子于北斗“大棋盘”的中圆地球轨道。至此,北斗工程在该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标志着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射2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按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北斗工程计划,明年上半年我国还将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即可完成30颗北斗三号卫星的全球组网——就差最后两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胜利在望。

    组网速度刷新世界纪录

    提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美国的GPS,而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则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

    20世纪后期,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此前,我国已先后发射多颗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卫星,前者向中国提供服务,后者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这些也让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如今,正在进行全球组网的北斗三号工程,则是向全球提供服务,该工程于2009年启动,2017年11月5日实现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7大系统、30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10万余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北斗工程自2017年11月以来,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将2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两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这两年多时间,我们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北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杨长风说。

    12月16日的这次任务,则是2019年北斗发射任务的收官之战。杨长风说,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意味着“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当天,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联调,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核心星座建成意味着什么

    那么,此次完成部署的“核心星座”是什么,对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又意味着什么?

    在北斗三号卫星“天团”里,有3类队员,分别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此次发射的北斗双星,是其中的一类——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它们是北斗全球组网的“绝对主力”。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由于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周期均为24小时左右,从地面上看,卫星的位置是基本固定的,因此这两种卫星主要用来提供固定区域的导航服务。

    相应地,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周期为12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与卫星对应的地面位置——“星下点”自西向东不断运动,可以覆盖全球,因此全球卫星导航功能,必须依靠这类卫星。

    “这也是把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作为北斗全球组网的核心星座的原因。”王平说。

    据了解,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均采用了单一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星座,而印度的导航系统则采用了单一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主要提供特定区域的导航。

    我国的北斗为何独树一帜,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王平告诉记者,这源自北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前两步里,北斗要分别为我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显然更有优势;相应地,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则更适合在全球导航服务的战场上发挥作用。况且,早些时候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需要通过实战验证。

    按照王平的说法,中国北斗人首次建成了3种轨道组成的混合星座,以最少的卫星数量建设了集基本导航、位置报告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既实现了全球导航能力,同时又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导航服务和更强的功能,成为世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典范。

    “这种技术体制可以高效构建区域系统,兼顾拓展全球系统。”王平说,因此,当北斗二号“升级”为北斗三号,开启全球组网征程后,跃升为“主力”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很快得以大显神威。而此时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则成为前者的“最佳队友”。

    王平告诉记者,中国北斗人为这些不同类型的队员设计了数量不多、作用却很关键的岗位。它们不仅承担着配合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助攻”职责,还携带了很多“神器”,为未来北斗广泛运行与应用之路“开疆拓土”。

    有望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组网

    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消息显示,已发射入轨的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中,14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10颗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

    杨长风透露,2020年6月前,我国将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更优质服务——而这,有望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服务最广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面对星箭组批生产、超高密度发射以及高可靠、高稳定、高安全运行等挑战,依旧保持了高密度态势下百分百的成功率,难能可贵!”杨长风说,未来中国北斗将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建设发展服务理念,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造福人类,服务全球。

    他还透露,后续除了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组网外,我国还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目前,我国已启动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17日 01 版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习近平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海南自贸港青年文明号如何越擦越亮
浙江“新苗人才计划”实施15年
青春奋斗 科技建功
​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开幕在即
全球组网 一步之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