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斩获5个一等奖,在重庆高职院校中排名前列。突破不止于此,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中取得全国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总分位居全国第二。
作为一所偏居重庆的高职院校,为何能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看来,作为重庆市整体向产教融合转型的高校之一,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赋能,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问题,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校企双主体育人,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日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班长全都有了一个新身份:理事、执行理事和总经理。
这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正在推行的一项名为“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教学改革。改革中,每个班级转化为不同的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公司人员通过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加学生活动及比赛等各方面赚取虚拟工资,每月核算班级平均虚拟工资,从而检验企业管理效果。
说起这场教学改革的初衷,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伍院长说,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不仅是让学生熟悉企业化管理流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校企之间无缝衔接,提升“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本身就是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产物。“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负责人说,“重庆工程-新大陆物联网学院”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共同投资、共同获利、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就业、共同服务”七共同的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机制,与企业联合共建的一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也是当时西南地区一家混合所有制物联网学院。“重庆工程-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
为了让人才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求,“重庆工程-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多次深入不同类型的物联网企业进行考察,了解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成立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讨论会,共同修订2019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应用专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不仅是作为教授工具使用、安排训练任务,而是基于工作过程,提炼典型任务,构建课程主体架构。实现落实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设计时,该学院以项目(引入企业案例)设计与制作为导向,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让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
让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还不止于此。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组建了混编师资团队,以此保障合作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同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也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通过熟悉企业流程、参与企业产品开发、了解行业前沿发展趋势,教师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带回课堂,实现了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可以说,通过“班级企业化、课程项目化、师资实践化”的“三化”教学模式改革,“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成效不断彰显,教师的教学得到提升,专业建设正在不断加速。近年来,“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物联网大赛,获得市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创新项目5项,其中获得市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师也获得信息化教学大赛市级三等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骨干专业。
“重庆工程职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依托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的探索,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成为国家物联网师资培训基地后,学院还对全国15所职业院校的物联网教师进行了培训。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进说,“重庆工程-新大陆物联网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推进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创新,打通了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也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做成了品牌,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了学校“双高”建设。
将企业需求贯穿教育教学,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人才培养赋能,不仅体现在双主体育人,也体现在将企业需求贯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以“适应智能制造行业企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先行试点、示范推广等形式,从提升智能制造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出发,深化以“平台牵引、项目驱动、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平台牵引、项目驱动、能力提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即以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为牵引,以校企合作项目和技能大赛项目为驱动,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将企业需求贯穿教育教学,更新人才培养标准、教材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即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的技术合作项目,由1-2名教师,2-3名企业技术人员,5-10名学生共同组成一个技术服务项目攻关小组,在开展技术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还创立“创赛合一”式育人,即依托国家级、重庆市级、行业赛和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联合企业共同育人。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学院成立了16个训练项目协会,每个项目均建设有对应的实训室,实训室常年免费开放,参加训练的项目,学院组织有相同爱好的学生成立一个协会,安排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由该项目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同时给予协会一定的运行经费支持,开放相应项目的实训室,让学生有组织训练。为参加工业机器人大赛,学院成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协会,配备了由2名教授、博士和3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并由参加过国家技能大赛的学生选手担任协会会长,构建了教师团队指导、骨干会员手把手传授、普通会员协作的良性自主训练发展模式。该协会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吸收了学生会员100余名,形成了各级技能大赛选手梯队,每天利用实训室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训练。三年来,学生获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35项,其中,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奖5项,其中,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重庆赛区金奖2项。
紧贴重庆发展需求,以双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中,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牵头成立了测绘地理信息职教集团,联合开设有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抱团”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测绘技能鉴定机构等开展合作。
除牵头成立重庆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和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实训基地外,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以全市高职“双基地”项目申报为契机,遴选了产教融合基础好、社会认同度高的工程测量技术等三个专业参与项目申报,并全部成功立项。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院长说,通过“双基地”将共建一流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实现企业生产项目资源向教学资源的快速转化,并建成企业驻校工作室,实现学校实训基地向生产车间和科研基地的快速转化。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并面向社会、行业、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培训。
在接下来的双基地项目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将依托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共建一流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实现企业生产项目资源向教学资源的快速转化;建成企业驻校工作室,实现学校实训基地向生产车间和科研基地的快速转化;探索制定校企人员互聘机制,实现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转化;校企共同打造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向双基地的转化;面向社会、行业、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实现学生从“单证”到“双证”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当“双基地”建设成熟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一流教学资源也将实现线上线下汇聚,社会服务能力也将不断增强,为高素质技术能人才培养赋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数据来源: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