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限塑令”这碗水需尽快端平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24日   11 版)

    “限塑令”出台至今已近12年。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出台。本着节能环保,遏制“白色污染”的目的,这一通知明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自此,购物时可以无限拿取免费塑料袋的时光彻底一去不返。尽管这项规定在执行之初,也遭遇过一定的阻力和反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一方面逐渐适应了“限塑令”对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更强的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认识到了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对环境的正面作用。

    然而,近几年伴随着电商、外卖等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异军突起,当年的“限塑令”未能顾及到的一个小缺口开始急速扩大,发展成了一个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架空“限塑令”的巨大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各种塑料包装在电商、外卖等线上经济领域不受限制的使用。

    彼时,电子商务方兴未艾,淘宝网的年成交额还不及今日的百分之一,“网络外卖”的概念更是闻所未闻,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可避免地忽视了这些方面,这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根据新华社报道,从2008年到2016年,“限塑令”的实施,在线下零售领域一共节省了约700亿个塑料袋,平均每年节约87.5亿个。然而,仅在2016年一年,全国快递行业就消耗了约147亿个塑料袋,主要的三大外卖平台则消耗了约73亿个塑料包装,加起来远超“限塑令”节约下来的量。

    互联网经济对线下零售业的“逆袭”,在令人振奋于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白色污染”这个本来已经得到极大缓解的问题,重新成了一片悬浮在我们头顶之上的乌云。而这,是今天的政策制定者值得考虑,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不断向网络端倾斜的塑料包装消费版图,倘若不能及时采取行动,改进相关规定,而是埋起头来一味执行现有的“限塑令”,无异于将多年辛苦争取到的“限塑”成果拱手让出,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举手投降。这样的“溃败”,不论是对有关部门而言,还是对我国的环保事业而言,想必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为此,唯有及时展开对民意民情、市场环境的调研,尽快启动相关规定的修正工作,有关部门才能遏止这波由电商、外卖产业掀起的“白色巨浪”,巩固好得来不易的“限塑”防线。

    当然,许多人都担忧,贸然将“限塑令”扩展到电商、外卖等互联网产业之上,很可能对这些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这样的担忧自然不无道理,但深究下去,却并不能构成使这些产业在“限塑令”面前得以豁免的理由。《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86%的受访者直言,电商、外卖等领域存在塑料袋的浪费现象,53%的受访者愿意为电商使用环保包装支付费用。这一数据说明,将“限塑令”扩展到电商领域,已经有了足够扎实的消费者基础。

    与此同时,用产业发展来当“挡箭牌”同样站不住脚——毕竟,电商、外卖等产业与线下零售业本无高下、贵贱之别,世上万万没有线下零售业受得了规制,电商、外卖产业却受不得同样规制的道理。如果说在过去,电商、外卖等产业是新生产业与弱势群体,尚有理由享受一些额外的保护,那么在电子商务高度繁荣的今天,这个理由恐怕已不存在。这碗名为“限塑”的水还当尽快端平。

    在这个问题上,电商、外卖产业的经营者与投资者还应当调整好心态,不要把自己想象成政策调整的“受害者”,更不要觉得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是在针对自己。毕竟,“限塑令”针对的不是个别产业,而是全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一政策所要维护的,也不是个别人的利益,而是所有人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全人类共有的海洋和蓝天。期待“限塑令”能够有效且公平地得以落实。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24日 11 版

电商成“限塑令”空白地带
53%受访者愿意为电商使用环保包装支付费用
“限塑令”这碗水需尽快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