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为学生播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哈工大(深圳)创新“大思政”格局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25日   02 版)

    从2002年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兴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算起,哈工大扎根深圳已17年,其中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只有4年。然而,依托百年哈工大成熟的办学理念和科技报国的优良传统,在深圳这片改革和创新热土上,哈工大(深圳)坚持思想引领,创新构建起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大思政”格局,于润物无声中,为年轻学子播下读书报国的理想种子和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

    “名师+金课” 课堂成为思政教育主战场

    从北京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南下深圳,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首任院长杨志教授很快就感觉到,这所工科大学学生身上具有的独特气质。

    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为校训,哈工大学生的“工科特点”十分鲜明,凡事都要求甚解,“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学生在课堂上会追问,原著到底是怎么讲的、是在哪篇文章或哪部著作中讲到的”,教了几十年思政课,面对学生的求真求知,杨志既欣慰,也备感压力,“这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认真研读原著,就经不起学生刨根问底的追问”。

    2018年5月,哈工大(深圳)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短短一年,该院已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引进多名思政教学名师,组建起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精英团队,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

    谈起学校的思政课,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杜温馨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的专题讨论环节。“老师提前向学生征求感兴趣的选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成果分享展示”。

    “在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老师利用5G、AI等当下最新的科技热点,引导大家讨论人工智能最终能否战胜人类。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我们对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作用有了更生动的认识。”杜温馨说。

    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热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铮教授组织学生从经济、社会、外交各个维度观察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成就。令她惊喜的是,一个小组的同学从“小米加步枪”开始,对新中国在兵器工业上的巨大成就作了非常精彩的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对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有了深刻的感受。”刘铮说。

    在学校常务副校长甄良看来,名师与金课的双轮驱动,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越发显著,也不断夯实了学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为“八百壮士”精神赋予时代新内涵

    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教师。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奋斗故事是这所百年名校教师爱国奋斗、建功立业优秀传统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青年从祖国各地奔赴冰城哈尔滨,他们扎根边疆,在哈工大承担起教学、科研的重要任务,书写了一段为国家、为人民竭诚奉献的感人故事,也诠释了一代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精神追求,历史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

    今天,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经久不衰,并且延续到千里之外的深圳校区。11月22日,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团为深圳校区的师生们描绘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群英谱”,包括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马祖光院士一生追求激光科学,治学严谨、爱护学生的感人故事;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40年刻苦攻关,开创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之路的人生历程;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择一事终一生”的动人事迹……这些故事在深圳校区师生的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虽然以前也听说过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事迹,但现场聆听时,还是很震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聂宁愿表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爱国的初衷和为国家作贡献的初心永远不变。

    学校党委书记吴德林认为,与校本部的百年积淀相比,哈工大(深圳)还非常年轻,但“八百壮士”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给思政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内涵之源,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微党课 别样课堂述“初心”

    哈工大(深圳)由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发展而来,从以研究生培养为主,向下拓展招收和培养本科生,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现今,在校生是以90后为主的硕博研究生,和以00后为主的本科生。针对年轻一代个性强、独立性强、思想开放等特点,哈工大(深圳)在加强正面引导、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政工作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孙家栋院士说过,航天报国就是他的初心;马晶、谭立英夫妇30年铺就卫星激光通信路,是十年一剑的恒心;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信心……”不久前,一场微型党课大赛在哈工大(深圳)举行, 13名来自各院系的教师、学生在6分钟内讲述身边的“初心”故事。

    微党课只是哈工大(深圳)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之一。哈工大(深圳)还推出了爱国主义交响音乐会等多个特色活动,传统思政课也正走出教室,向学生宿舍、向网络空间延伸——在教学楼设立“青马书屋”“立德树人轩”等场所,在学生公寓布置文化浸润廊、初心讲习所、湾区时代馆等思政阵地,同时推出“HITsz指尖党建”微信公众号……

    哈工大(深圳)认识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是思政工作的最高境界。将工作做在平时,将思政工作与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每一名教职员工的意识中,不仅实现“课程思政”,更要实现“全员思政”。在哈工大(深圳),一个全时空、多主题、广覆盖的“大思政”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25日 02 版

中央宣传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文化大餐惠基层 乡村春晚成亮点
年轻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中日韩工商界发表联合声明:维护自由贸易 深化交流合作
哈工大(深圳)创新“大思政”格局
“天剑”出鞘
陕西:76.3%家长迫切希望提高家庭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