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陡峭的山路上,皮卡车起步时突然熄火,顺坡往后滑行,眼看就要坠入山崖,经验丰富的司机在最后一刻把车控制住。他安慰车上的乘客:“没得事,没得事,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是经常出现的。”
坐在后排的任韶枫惊出一身冷汗。他已经拉开了车门锁,作好了随时跳车的准备。一路下来,他看到的全是悬崖峭壁。
这是四川省青联委员任韶枫2018年参加扶贫工作时的一段惊险往事。现在回忆起来,他仍感到后怕。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车上装载的数万元物资,为对口帮扶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日部乡解决了不小的困难。
这不是一个人的义举。在过去5年间,四川省青联的700多名委员持之以恒地做了一件事——助力脱贫攻坚。这项事业的主战场,是四川省最艰苦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阿坝、凉山。
四川是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2015年4月,刚刚产生的四川省青联第十三次委员会决定,启动“1+1”对口支援藏区工作。四川省内7个市(州)团委、有关高校、企业团委、四川省青联各界别分别对口支援四川藏区的32个县,实现对口援藏工作全覆盖,期限为5年。
2017年,这项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当年3月,全国青联印发《青联组织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青联随即将原先的对口援藏工作从藏区扩大到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并确定了每个界别的对口帮扶贫困村。
这些村子都是全省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脱贫攻坚任务也最艰巨。在日部乡色江村,藏区美景让青联委员们陶醉,当地群众的生活却让他们感到心疼。捐完物资后,青联委员们进村入户,跟老百姓深入交流。
在推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四川省青联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政策与全国青联的要求结合起来,逐一与青联各帮扶组讨论具体帮扶措施。比如,全国青联有对产业扶贫的要求,而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贫困村退出标准之一就是有集体经济,两者结合起来,四川省青联要求帮扶组应当配合结对村发展至少一项村集体产业。
2017年1月,四川省青联教育界别向对口帮扶的城门村捐赠了第一批20个蜂箱作为试点,辐射贫困户11户36人,还进行了集中培训,指导蜂农对蜂箱进行碳化、除味等操作,讲授诱蜂、养蜂、分蜂、采蜜等技术,解决了蜂农养殖技术难题。
这个投入少的产业,很快在城门村见效。该村当年产蜜达300公斤,产生经济效益两万余元,平均每户增收1900余元。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贫困村要建村活动室的要求,四川省青联要求各帮扶组依托已建成的村活动室,通过配备青少年读物、文体活动器材等,建设青少年活动室,并做好设备更新,兼顾精准和实效,做到事半功倍。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四川青联委员拿出了拼劲。今年7月29日,在前往甘孜州巴塘县党巴乡党巴村的路上,青联委员廖林乘坐的车与对面来车发生碰撞。车腾空而起的瞬间,他死死拉住把手。“我心里想的是家人,心想可千万别出事啊”。车停下来的时候,他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觉得胸口阵阵疼痛,呼吸困难。送医检查发现,他四根肋骨骨折,随后被送回成都救治。
无法前往党巴村,廖林感到万分遗憾。他把界别委员们捐出的3万元现金交给了同行的其他青联委员,请他们继续完成扶贫任务。
个人的奉献、组织的协同,在这场助力脱贫攻坚事业中彰显了青春力量。四川省青联各界别和青企协、市(州)青联等会员团体把每年9月定为“脱贫攻坚集中行动月”,形成了“建基金、结对子、帮产业、助成长”青联社会扶贫工作模式,大力提升脱贫帮扶工作精准化水平。
5年来,四川全省各级青联组织和青联会员团体常态化深入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参与“青春扶贫专项行动”“青联委员走基层”等活动,结对100个贫困村和1870余户贫困户,为1300余户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实施207个产业帮扶项目。四川省青联成立“青爱基金”,支持“免费车票”“童伴计划”等20余个公益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