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门“噩梦”般的大学课程,那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无疑就是电机学。
有人形容它是“四大挂科”之一,有人把它评为“四大天书”之首。很多人毕业后谈起这门课程依然心有余悸:“学过,但不会。”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赵莉华试图终结这个“噩梦”。在过去几年间,伴随着川大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赵莉华尝试用各种办法帮自己的学生摆脱来自这门课程的困扰。
她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很多学生不仅摆脱了对这门课的恐惧,甚至爱上了它。连一位后勤的清洁工阿姨都留意到了赵莉华:这位老师课上得好,因为来上课的学生多。
最初,慕名选上赵老师电机学课程的学生,还没开课就后悔了,原因是赵莉华在开学前就给大家布置了假期作业。
在期末拿到下学期选课名单的赵莉华,会建个QQ群,先和学生成为“网友”,并布置寒假作业。光是2019年春季学期之前的寒假,她就通过网络发了20个资料文档,要求学生们寒假期间学习。
她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份自我介绍,提交一个关于变压器的小调研,用小论文形式辨析向量、矢量、相量的关系,还要预习教材的第一、二章。
不仅有寒假作业,赵莉华还给学生提出了严格的预习要求。她强调,这不是预习,而是学习的一部分。赵莉华希望,把知识传授的一部分环节放到课外,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思维的训练、创新的讨论。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课外负担。加上课程本身的难度,开学第一周,有的同学就想换课了,还有同学对赵莉华的教学方法有意见:这也不讲,那也不讲,那我选这个课干嘛?
学生们叫苦连天的时候,赵莉华一直在寻找突破口。从2005年开始教授电机学课程,赵莉华开设这门课已有14个年头了。她尝试过很多方法,希望把这门课上得容易些,再容易些。但最后她发现,学生还是很难连续坚持3节课,就算前两节课还行,到了第三节课很多同学就会开小差,“可能大脑装不下了”。
为此,她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她受到学校辩论队的启发,把辩论的形式引入课堂,发动同学们讨论特高压好不好、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优劣、植物油变压器的优缺点等话题。有时候一个话题辩论整整一节课,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
从查资料到做PPT,从写出来到讲出来,从应用软件的使用到口头表达能力,在赵莉华看来,每场辩论都是对学生多方面的锻炼。
随着川大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赵莉华尝试借助智慧教室等硬件条件及一些互联网教育平台做教学上的改变。她使用手机互动教室自动签到,而不用点名。通过教学平台提前下发课件、布置作业、练习题等。
2019年上学期,赵莉华共进行了10次线下课程,其余时间都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学习。由此节约出来的时间,她用来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王子峣怀着“恐惧”的心理选了赵老师的这门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电机学其实没有那么难。她说,预习、辩论等过程虽然耗费的时间不少,但是这个过程中自己会去思考,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能在上课时被老师一一解答。
2019年12月,临近期末考试,赵莉华甚至想了一个怪招儿,她挑选了8名学生出两套电机学的考试题。这8名同学忙了半个月才完成任务。学生柏昊阳花了几天时间对电机学进行了一次系统复习。他说,为了确保正确,不仅要求题目语言表达不能有歧义,更需要它所包含的知识点是正确的,但这个过程让他“加深了对各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知道赵莉华的授课方式后,一家电力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还主动提出请赵莉华的学生参与解决供电工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在川大教务系统里,很多同学在赵莉华的评价栏留言写下了长长的评价。有同学认为这堂课激发了自己学习的兴趣,也有同学对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表示难忘……
赵莉华看了同学们的评价后特别感动,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曾为此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表达感慨。在回复好友评论时她说:“是啊,比得了奖还高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实习生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