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国务院工作布局以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为“先手棋”,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1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2020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的首项议程是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会议指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制造业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告诉记者,将制造业定义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这一提法属首次出现。2020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提出要“稳制造”,也充分体现出决策层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视。
促进制造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2019年,由于内外需不振,我国制造业发展有些疲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2.5%,比2018年全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也远远低于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对经济产生较大拖累。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据统计,制造业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三分之一,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并重,成为拉动整体投资的‘三驾马车’。”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制造业发展,确实是当务之急。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9次提及“稳”字,更是指出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进一步细化,如要求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更多向制造业倾斜。加大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2019年,为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主要适用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下调至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大到所有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同时,个税改革、社保费降低等政策,都使制造业受惠。
在制造业“账本”上,数目可观的减税额成为亮点。2019年前三季度,制造业与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合计新增减税7995.63亿元,在前三季度新增减税中占比过半,达52.92%。
“减税降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造业的压力,但从总体营商环境看,我国制造业的处境仍有改善空间。”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用工、环境、土地、税费等成本高企,再加上融资难等问题的存在,使制造业的活力一直得不到充分释放。
改善营商环境仍是“主角”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数量占比10%的大型企业拿到了42%的融资贷款,而数量占比90%的其他企业获取了58%的融资贷款,其中占比68%的小微企业仅获得贷款的32%。在补贴方面,大型企业获得了政府43%的补贴,中型企业获得了32%,小微企业仅有25%的补贴。
“虽然中央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支持小微企业,但政策落地后,小微企业的实际获得感是有差距的。越是明星企业,享受到的优惠和关注越多。”报告主要作者、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说,营商“软环境”不足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制度环境约束是企业提升的障碍。
因此,决策层一直在强调改善营商环境。好消息是,政府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银保监会专门召开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大型银行在实现2019年制造业全部贷款的基础上,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付立春说:“公平的市场地位以及化解融资难等都是很基本的条件,但对制造业发展来说又是最重要的。”
先进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突破点
围绕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中国制造的转型正在提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毫无疑问,制造业稳增长要从“升级”上做文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19年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并不快,但未来中国的投资还有比较大的潜力。特别是产业升级方面,随着未来产业发展向中高端演进,企业在研发投入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如果我们观察一下,(2019年)前11个月,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都是两位数地增长,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制造业投资结构均在优化。”
“先进制造业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也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付立春表示,政策在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引导,未来一定会加大投入,这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更好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新动能成长,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中低端产业如何齐头并进
在扩大制造业开放方面,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鼓励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外资”“深挖内需潜力”这两条表述,尤为值得注意。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力成本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攀升,部分产业链正在向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从长远看,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安全不利。
“政府已经意识要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环进行有意扶持。”武长海认为,国务院的几条举措“有高有低”,主要目的是把“高中低全部产业链都留在中国”。比如,高端产业链可以在东部、南部发展,中西部承接中低端产业,“这样既可以保障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也可以保障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
他说,中国自然区域差别大,制造业有条件形成自我循环,要珍惜这种自然竞争环境,例如我国的不发达地区可以主动降低一些土地等要素成本,承接一些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部分,避免产业的流失。“高中低端产业齐头并进、活力充分涌流,我们的基本盘就稳住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