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伊拉克对伊朗强硬派标志性人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定点袭杀,在新年伊始再一次点燃中东。当地时间1月8日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用导弹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两处军事基地,并表示此举是为苏莱曼尼被杀复仇。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推特上表示,伊朗采取了自卫措施,报复行动已经结束;伊朗不寻求事态升级或战争,但将捍卫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美伊矛盾进一步激化,中东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对苏莱曼尼“定点清除”之后,欧洲方面第一时间就充当起了“调停人”角色。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约翰逊5日分别与特朗普通电话,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道发表联合声明,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和负责任态度。欧盟也向伊朗外长扎里夫发出了访问邀请,并计划在1月10日(本周五)围绕伊朗宣布进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最后阶段举行欧盟28位外交部长参加的紧急会议。英法德三国曾为伊核协议在2015年的艰难达成付出巨大努力,欧洲方面仍寄望于这次外长紧急会议为濒临崩溃的伊核协议争取机会。但外界普遍认为,欧洲终究只是美伊博弈之中的次要角色,很难发挥具有决策影响力的作用。
美伊冲突存在长期化的可能性。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用推文向伊朗和伊拉克发出警告,并向中东增兵。伊朗称将对美国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作出“适当的回应”,并在1月8日凌晨用“数十枚导弹”袭击了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后被证实伊朗总共向两处基地发射了15枚导弹、11枚命中目标。面对当事双方的一系列动作,欧洲延续了其一直以来略显模糊的态度,更多地强调打击“伊斯兰国”共同威胁的重要性,德国和欧盟则出于自我保护原因先后决定重新部署、减少甚至撤出在伊拉克的驻军。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正像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此前指责的那样,虽然欧洲在此事件中没有对美国提供足够支持,但欧洲也没有对特朗普政府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予以谴责,“这体现出,欧洲作为盟友仍然希望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
刺激原本态度温和的欧洲国家开始强势发声的,是伊朗政府1月5日晚在一份声明中宣布进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第五阶段即最后阶段。欧盟外交官当时立即表示,“必须准备好对伊朗违反核协议的行为作出反应”。对于欧伊关系,赵晨认为,尽管欧洲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但欧洲终究不愿意看到伊朗局势的恶化。在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英法德2019年1月牵头建立旨在绕开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机制就是佐证。但是,鉴于该机制只能处理诸如药品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小宗买卖,而不是伊朗正在寻求的大宗石油交易,对伊朗来说并不“解渴”。加上欧洲在苏莱曼尼事件后没有直接谴责美国,而是将重点放在阻止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上,因此伊朗方面对欧洲并不满意。不过,鉴于欧伊之间存在一定的文明相似度,伊朗在石油钻井设备等高端机械设备方面仍依赖于欧洲市场,因此伊朗仍对欧洲有所期待。这种期待体现在,伊朗并没有在声明中直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伊朗外长扎里夫7日也公开表态松口,表示只要英法德和欧盟遵守各自承诺,伊朗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的所有措施都是“可逆的”。赵晨表示:“欧洲人可能没有胆量和实力与美国对抗,欧美在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
在特朗普威胁将对伊朗52处包括文化遗址在内的目标进行打击后,英国首相约翰逊公开表示了反对。对约翰逊此举,赵晨解读为“特朗普威胁的行动已经超越了英国和国际社会的底线”。但是目前看来,即便美国行动过分,欧洲对美施压最多也只能止步于谴责,矛盾的欧洲很难对美国采取决绝的行动,欧洲对特朗普政府决策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尽管自身处境尴尬,加上双方互袭使美伊冲突更趋加剧,欧洲应该也不会停止在不断升级的美伊对抗中展现“中间人”的存在感。只是,具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的欧洲期望和能力并不匹配,通过自身努力左右美伊关系和中东局势现状的实力有限,在美伊之间保持外交平衡的空间也愈发狭小。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