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出行方式正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科技革命。幸运的是,我们将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20年1月9日,带着新的使命和愿景,“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正式创刊。
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的宏伟画卷中,在三大攻坚战的冲锋号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蓝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出行”二字的身影。
2019年,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京张高铁上世界首列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号穿越长城……这些成就既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智慧和汗水,又向人们描绘着智慧出行、绿色出行的美好蓝图。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出行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影响着人类出行方式的进步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时至今日,汽车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无可争议的支柱型产业。中国高铁、航空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瞩目。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人们自然对未来出行方式产生了更多期待。
对于信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青年来说,他们既是中国出行行业的后备军,也是中国出行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出行市场的升级不仅在相关产业备受重视,也为广大青年所关注。“如何把产品和服务卖给年轻人”,已成为各大企业共同面对的必答题。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表示,一汽集团正致力于“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转型。2019年年末,由一汽集团主导、承载新红旗品牌战略落地的“旗妙出行”正式登陆长春,开始规模化投放全合规运力,并逐渐覆盖至国内重点一线城市。
2020年1月8日晚,一汽红旗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举行品牌盛典,红旗全新旗舰轿车——红旗H9迎来全球首秀。它被认为是新红旗品牌站在“年销10万辆”的新起点,迈向新高度的又一利器。
无论是一汽、东风、长安等中国车企,还是大众、丰田、福特等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自己定义为“移动互联服务供应商”,向“大出行”领域迈出新的步伐。
“上班挤地铁,放假挤景点”的吐槽声引发了新的思考:未来的日常通勤能不能更便捷、舒适?共享出行会不会节约更多社会资源?航铁联运、自驾出行如何让年轻人找到各自心仪的目的地?这一系列问题背后,其实是一次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和重构。出行服务智能化与便捷程度,将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点。近年来,各国企业对这块战略高地的争夺已经初现端倪。
“大出行”行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5G和新工业技术的推动,也为未来工业装备升级和智能制造提供了创新的优选项。
“以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工业大脑’为例,它能推动生产工艺优化、能源智能化管理,实现精益化、定制化生产。”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工程师介绍说,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与图像处理算法,正泰新能源工业视觉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电池片图像中的瑕疵,使质检精准度高达97.5%,效率提升1倍。通过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中国中车实现循环共享包装箱投放14563个,累计使用98556次,相当于减少木材消耗1.88万立方米,减少森林砍伐200万公顷。
此外,国产大飞机制造、智能高铁以及汽车智能制造、无人驾驶也都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在5G时代,工业创新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还将结出更多硕果。”
“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你希望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着眼于未来。”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CEO Gary Shapiro在2020年CES年会上表示,在本届CES逾4500家参展企业中,涉及车辆技术的参展商便达到635家,占总参展商的14%。“智慧出行”“未来城市交通”早已成为各大企业新闻发布会上的高频词语,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出行行业中的位置。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出行领域的技术内核、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媒体人的视野也需要不断拓展。
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初心,承载“行者致远,读懂未来”的使命,“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将更多关注出行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青年生活的影响。同时,作为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发展蓝图中的一分子,“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将对汽车、航空、高铁及智能出行等领域进行重点报道,积极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好地了解青年对未来出行的需求,与青年消费者、青年科研人才同频共振,为“大出行”行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此外,“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命名为“青豹驾到”,作为一个创新的品牌IP,“青豹驾到”将推出一系列短视频节目和融媒体报道,努力成为青年了解出行、文化、科技行业的新平台。
中国出行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源自企业强烈的自我改革意识,更出于对新一轮出行产业革命的敏锐嗅觉。这也是“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创立和发展的最大动力。
许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