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闻12年了,我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没想到近期针对“电商成‘限塑令’盲区”的硬新闻进行了一次好玩的沉浸式融合创新报道。
2019年12月,我关注到国家发改委即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在近12年前,“限塑令”将要实施时,我做的民调发现87%的受访者会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一个当年无法预料的情况是,如今外卖、生鲜等电商迅猛发展,然而绝大多数电商默认提供免费塑料袋,这导致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人们多年前已有环保意愿,但在网购、外卖成了日常生活方式时,消费者却没有不用塑料袋的选项,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亟待出台新的解决方案。
独家新闻需要有新的报道方案。在考虑策划调查、民调、评论等特别报道版内容呈现的同时,我盯上了“沉浸式”。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可以利用互动方式,比如图文配合、信息图表、影音元素甚至游戏带给读者特别的体验,让读者对新闻内容产生共情。
这是我的第一次“沉浸式”尝试,也是一次难得的与多个部门同事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陈璐的调查快速敏锐,我们默契有加;黄冲和孙山的民调精准扎实,我们几经碰撞修改问卷;杨鑫宇的评论激情犀利,一气呵成。
张诗童、程璨带给我的是视频思维的震撼,每当我说出一个想法,张诗童马上给出用视频呈现的样子,拍什么场景能满足需要,我们多次深度沟通后决定,选取有数据的民调新闻做转化。最年轻的张玉佳大雪天去拍摄外卖小哥,在收集了陈璐、王紫薇等人多天拍摄的素材后,我们从中选取最合适的内容,并且剪辑了供给各端口传播的多个视频版本。所有的互动设计在陈明那里技术上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的,程璨负责向各个平台推荐。
“沉浸式”的一大优势是能够使受众体验到新闻中所描述的事件,从而快速引发共情共鸣。一位新闻前辈在看后评价说,“这个‘沉浸式新闻’作品,有灵气、有厚度、有故事。”
这组作品是在报社“沉浸式”项目小组的强有力支持下,由创业周刊、文化中心、社会调查中心、视觉中心、评论部等部门记者、编辑协力完成的,我感到各部门之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精品的心气儿很足。
当然,也有一些更深入的互动想法有待实现。记得我去一家人工智能领先企业采访时发现,他们的AI+AR技术已经在博物馆等场景落地,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名画创作,甚至演奏几千年前的编钟名曲,这样的技术如果应用于“沉浸式新闻”探索,将如虎添翼。
“沉浸式”是用新的玩法重构内容。12年轮回,新闻有了新的生命力,在中国青年报社工作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地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