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熟悉书法的人,对这15个字绝不陌生,这是东晋王献之书法名作《鸭头丸贴》全文。虽则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一张便条,抱怨鸭头丸(一种利尿消肿的药)效果并不好,但古人认为它“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鸭头丸贴》自宋以来,为历代藏家视为拱璧。20世纪初,为大藏家叶恭绰所有,1950年代释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成立于1952年。现在馆址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于1996年建成开放。虽然叫做上海博物馆,但称之为上海艺术博物馆似更为贴恰。上博不像大部分以地域命名的博物馆,在常设展览中有一个本地通史陈列,从远古讲到现代。上海的历史故事有上海历史博物馆专门负责讲述,上海博物馆只负责讲述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
上博馆藏之精,在国内博物馆中少有。而谈到上博馆藏,又不可不谈书画馆藏。书画作品由于易损毁,兼之经过数百上千年朝代变迁、战火兵爨,今天能在博物馆中岁月静好,也是文物有灵。
一家博物馆拥有宋代书画藏品,都当作宝贝,唐代法书绘画更难奢望。在上博珍藏里,宋以前的作品,《鸭头丸贴》自然算一件。王献之父亲书圣王羲之中年后重要作品《上虞帖》不得不提。唐代高僧怀素《苦笋贴》,同样是与朋友约见面,“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和尚比王献之心情要美丽许多。唐人孙位笔下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刘伶、阮籍,4位高人抱膝危坐、谈玄论道,心情自然也很不错。
宋以后的作品,将孙位作品定名为《高逸图》,徽宗皇帝赵佶也是书画圣手,其草书七言诗纨扇也陈列在上博书法馆。宋一代帝王们都热爱书画,宋高宗组织刻印的《淳化阁帖》,被称为法书丛贴之祖。上博藏《淳化阁帖》初刻本,是从美国大古玩商安思远手中以450万美元购回。可以说自宋以来,几乎所有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的作者的作品,上博都有收藏。
书画以外,上博馆藏青铜器、瓷器、家具,都可列于国内博物馆前茅。除这些主流藏品,上博在一些小众、小门类藏品上也有独到之处。如上博专门有一个馆叫做“少数民族馆”,陈列少数民族文物。竹刻这个工艺美术中的小门类,上博收藏既精且富。
上博收藏展示的是整个中华文化,而这座博物馆的地域属性,除去藏品里有几百年前老上海人松江董其昌的作品和近代海上画派作品,在我看更多的是一种领潮流之先的精神。自开埠以来,上海从来都是引领潮流的地方,即领时尚潮流,城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也先行一步。
20世纪90年代末,我第一次走进上海博物馆时,展馆内随观众走近变亮、离开变暗的展柜灯光,更新颖的展陈方式,都曾让我耳目一新。虽然现在所有博物馆几乎都如此,但彼时还极少见。
上博许多展馆都冠以人名,这个被写在馆名上的某某,或者对博物馆建设给予支持,或者捐献了重要的文物。现在去上海博物馆仍如是,绘画、瓷器馆中都有专门空间,展示某一藏家捐赠作品。在展览介绍中写出捐赠者名字和在展牌中写出捐赠者名字,在当时都是最新的。上博有许多重要作品是藏家捐赠,特别是现在,文物有巨大的经济属性,上博仍能收到捐赠而来的重要作品,和上博一直以来对文物捐赠者的尊重不无关系。
现在,博物馆无不开发文创,而先行者是上海博物馆。当大部分博物馆还没有文创概念时,上博已经利用馆藏文物元素生产大量文创产品。在世纪之初,一个博物馆有专门文创售卖区,品类又如此多而精,唯上博而已。不过现在上博文创似乎开发不够好,相比20年前没有太多新意。
说回到《鸭头丸贴》,上博书画馆藏丰富,但对它也不敢怠慢,从不轻易展出。虽然多次去上博参观,仍没有得睹真容,“与君相见”不容易呀。不过即便不能见到《鸭头丸贴》,与上博“相见”一下,也很有必要,毕竟还有那么多美好的艺术在上博等你。
辛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