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城镇化率突破6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我国经济的“成绩单”。
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形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且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这不仅为中国今年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我们的应有贡献。
经济企稳回升
由于国内外因素影响,2019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终于在第四季度出现了企稳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动力都在恢复中。
从生产看,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从需求看,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1-12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12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7%,比11月加快10.7个百分点。
“在国际贸易大环境异常严峻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能够实现企稳回升,非常难得,来之不易。”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这里既有顶层设计中对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修补整合之效,也有基础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加强等方面的优化提升之功。
比如,作为经济托底重要措施之一的减税降费,据财政部门测算,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两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减税降费拉动当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
多种市场、政策因素叠加,2019年我国人均GDP才能首次突破1万美元。此前,全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总人口近15亿。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相当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翻了一番。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GDP只有几十美元。1978年,人均GDP只有156美元,直至2001年才站上1000美元的关口。而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只用了18年。“中国经济总量和速度能够跑出这样的成绩,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中国速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说,这足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与巨大潜力。“这不仅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经济答卷,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标杆意义,进一步表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这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成绩单”。宁吉喆表示,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奠定小康胜局
在戚聿东看来,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意义不仅如此。世界银行曾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意指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些国家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我国人均GDP如今超过1万美元,凭借这种“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将可能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案例’甚至是‘中国方案’。”
这份“中国方案”的成效将在2020年迎来一次大考。宁吉喆此次公布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新“成绩单”。
在经济总量方面,2019年我国GDP增长6.1%,增量近7.2万亿元,增量部分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增长最快。
同时,脱贫攻坚成效突出。2019年扶贫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全国贫困县又摘帽了340个左右,“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据最新统计,全国又有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按现行贫困标准,2019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降到551万人。
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指标也很亮眼。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在上一年81.7%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上一年94.2%的基础上又有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60%,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之和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约13.5亿……宁吉喆说,“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3万元,这也为2020年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胜局。”
2020必须攻坚决胜
刚过去的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而2020年是决胜之年。宁吉喆强调,要立足现有的基础,坚定决胜的意志,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完成。
比如如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就应该进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
过去,我们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随着投资体量逐年增大,再增长的难度加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的张力将越来越受到限制,出口也是一样,“那就该更加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表示,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值得期待的。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促进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最终是满足人本身的需求。
还有民生短板。于洪说,经济发展了,人民应该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覆盖面很广的保障体系,但是深度和稳固度都还不够,公平性和可及性和一些发达国家比也还有差距。”她认为,经济为民生提供支撑,民生让人民对未来有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真正的“落地生根”。
“2020年是很多工作的收官之年,对我们这么大体量的国家来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哪个国家走过和中国一样的发展道路,我们努力尝试着去解决、回答这些问题,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于洪说,“经济发展到现在,我对中国做好这些工作是有信心的,这才是‘中国之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