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和一中学内高班”)的高三学生夏热扎提是在学校度过的。虽然离家3300多公里,但他觉得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学校里的每个角落我都无比熟悉,这里就像我的家,老师就像我的家人”。
夏热扎提的家乡在新疆伊犁市霍城县芦草沟镇,作为家族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孩子,他不仅是弟弟的榜样,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在他看来,进入内高班就像坐上一趟命运的列车,让自己驶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省市开设内高班,是国家加快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20年来,内高班成为不少新疆学子命运的转折点。
内高班的学生每年仅暑假时回家,每年春节,学生都是和同学老师一起度过的。除夕这天,同学们集体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和一春晚”精彩上演。
作为校园活动的“主力选手”,夏热扎提组织和参与过“和一春晚”“和一好声音”“和一篮球嘉年华”等活动,还曾在学校新年合唱节上,以一首原创说唱歌曲《2019的方向》点燃全场。
但刚来和一中学读书时,他却是另一番面貌,“在新疆上初中时,我是班里唯一一个考上内地班的学生,但在这里学校组织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成绩就垫底了。那个时候我的性格也比较内向,特别没有信心。”
为了让这些孩子顺利适应内地的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和一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洪娟介绍说,2020年前,内高班学生都是在预科年级完成教育教学方式的适应和知识的衔接,预科结束后,往往都能看到明显的变化。不少学生返乡后,还会把在内地的学习生活经历整理成PPT和文稿,进社区、进村委会宣讲。
采访中,夏热扎提多次向记者提到内高班对自己自信心的培养,“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让每一位老师在阳光下工作’是和一中学长期以来坚持的办学理念”,和一中学校长助理刘鹏告诉记者,学校和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从策划筹备到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此外,老师们还会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同学的性格特点,挖掘他们的潜能,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洪妈的鼓励下,我一直坚持写歌,《2019的方向》之后,我又创作了4首说唱歌曲。”夏热扎提说。
洪娟被和一中学内高班的学生私下里称为“洪妈”。对高三学生马晓琪而言,“洪妈”是家人般的存在,“她几乎每天都陪在我们身边,我们生病或者心情不好,她比我们还着急”。
“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就是他们身边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我能给他们最好的支持就是鼓励和陪伴。”洪娟说。
事实上,和一中学还有许多这样的老师。高莹曾多次承担内高班班主任工作,当年,得知班上学生图尔荪阿依家经济困难,父亲又生了病,她毫不犹豫地将一个月的工资寄给图尔荪阿依的母亲,帮他们渡过难关。刘鹏和副校长周建萍也不只一次给困难学生捐款捐物……
时时处处发生的暖心小事让内高班的孩子越发懂得什么是爱与被爱。高莹说:“在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一种特别宝贵的品质,就是懂得感恩,学会了担当。”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来自新疆伊犁的班长杨健强主动向高莹提议组织一次班会,鼓励大家捐款。他说,在得到国家和老师这么多恩惠和帮助后,他们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回馈社会。
杨健强如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他的双胞胎弟弟从内地高中班毕业后,回到新疆从事特警工作。高莹曾经问杨健强,母亲为什么会同意弟弟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他母亲说,纵然有危险,但总要有人去做。这个理由简单又朴素,却让我非常动容。”高莹说。
高莹的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都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为新疆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内高班的学习经历是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正如夏热扎提在《2019的方向》中写到的:“一年一年的历练,我们已经成年。从幼稚到成熟,从不觉得孤独。思想的进步,都是老师们在辛苦,不仅把我们保护,还给了我们爱的温度……我们来自新疆,都怀抱着梦想。背井离乡,终于看到了希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