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2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向上生长的正能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2月07日   07 版)

    编者按  在线下,他们是机关干部、学生、电工……在网上,他们是闻名遐迩的网络能人,是传递正能量的中国好网民。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网承办的“2019年中国好网民优秀故事及作品展示活动”中,获奖者走进活动现场。我们对部分代表进行了采访,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得到传播,向上生长的力量能够壮大,点亮心灵,温暖社会。

--------------------------

    一棵小草的坚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乔佳新 陈华

    “我是一棵小草,还是一棵‘爱玩手机’的小草。”这是陈超军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滴滴,滴滴,滴滴……”闹钟铃声将凌晨5点的漆黑划破了一道口子。一只胖胖的手摸索了半天,找到闹钟暂停键按了下去,这个过程,陈超军困得连眼都睁不开,却挣扎着拿起了手机……

    一个小时后,他披上件羽绒服出了门,走在冬日的大街上,心里盘算着一会儿是先看微信群还是先看微博消息。第一班100路公交车6点50分准点到,车上暖烘烘的。手机震动起来,看来又有网友留言了。

    中午12点整,手头的活儿还没结束,一楼食堂炝葱花的香味飘了上来,勾得他的肚子咕噜咕噜叫。转眼就到了楼下,他一手用筷子夹着肉丝豆角焖面,一手刷着同城微信群,盘子里还有几瓣脆生生的大蒜。

    午休后的手机消息也让人振奋,更不要说在下午回家的公交车上了,那是网友热烈讨论的时间。傍晚的沙澧河河堤特别漂亮,跑步锻炼的人在身侧经过,广场舞队鲜艳的服装映入眼帘,伴随着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抖音热曲,溜达一圈又一圈,他细数今天的网络事件。

    凌晨,手机还亮着,人已经进入梦乡……

    这一天,忙碌但井然有序,诗意又饱含烟火气。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如此离不开手机。

    可事实上,陈超军还真就离不开手机。

    陈超军,河南漯河人,今年31岁,2008年技校毕业之后,到漯河银鸽公司做了一名电工。虽然工作忙碌,可这并不耽误他成为一个资深网民。

    那个时候,微信还没出现,微博还未兴起。贴吧和论坛是他的主要阵地,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经常组织各种线下公益活动。冬季,给街头的流浪汉送一些衣物御寒;夏季,到学校给小朋友们送书包、学习用品……后来,陈超军申请了微博账号,将这些公益活动配上图片发布出去,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经常组织各种线下活动,转发正能量微博,发布本地资讯,不知不觉,陈超军的微博也有了近50万的粉丝。

    2017年5月,陈超军在刷微博时无意中看到了#中国好网民#这个话题,话题中所蕴含的正能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所有网民都变成中国好网民,我们的网络空间便会更加清朗。”于是,作为漯河本地人,陈超军申请了#漯河好网民#话题,主要用来传播漯河的好人好事、辟谣信息和一些正能量的内容。

    就这样,陈超军更加忙碌了起来,每天早上5点多就开始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里搜集各种信息,有时候还要牺牲掉午休时间。令陈超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只有16秒钟的小视频。寒冷的冬季,在经过城市早高峰后,几位漯河交警开始吃早饭。他们没有桌子,没有板凳,只能将早饭放在街头的垃圾桶上面,一边蹦蹦跳跳取暖,一边把包子往嘴里塞。视频一发出,便形成刷屏之势。网友纷纷留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为人民服务的人致敬!”

    “当时我看到视频后觉得非常温暖,随即转发到#漯河好网民#话题里,我觉得我要传播这种力量。”直到现在,陈超军还能想起那种温暖感动的心情。这样暖心的瞬间支撑着陈超军一路前行。如今,他的微博粉丝量已达282万,#漯河好网民#话题阅读量超2.2亿。

    陈超军自己都没有想到由他策划并主持的#漯河好网民#话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大V,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榜样是最好的引领。陈超军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很多人开通了社交平台账号。“我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个话题里。”

    因为陈超军比较熟悉网络,近几年单位安排他接手了一些网络宣传工作。最近,他换了一部内存256G的手机,因为每天要收集大量信息,“以前手机的内存不够用了”。

    “我不是什么名人,我只是一棵小草。”这就是陈超军,一棵奋力生长的小草,用自己的根,紧紧地拥抱脚下这片大地。

    “最美”就是你我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凤标 陈华

    “曹师傅,上次你帮我磨的那把剪子太好用了,这几把剪子你再费心磨一下。”来自江苏南京的顾客专程来到安徽马鞍山曹记剪子铺,递上7把剪子,她只相信曹师傅的手艺。63岁的曹有忠,从事磨剪子行当已有30多年。曹有忠的爷爷也是开磨剪子铺的,到他这一辈已经传承了三代。曹有忠表示,他会守好这家百年老店,继续为街坊们服务。

    这是在2019年中国好网民优秀故事及作品展示活动现场,一位来自安徽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张啸与网民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曹师傅是个普通的手艺人,他把简单的事做好,在为别人的服务中收获快乐,还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很值得点赞。”张啸动情地说。戴着眼镜略显斯文的他,让你丝毫想不到他就是那位创造性地把家乡“礼赞70年‘益’起‘徽’更好”网络正能量作品系列征集活动与“中国好网民”有机结合,把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拉”到了9亿多的硬核级“人物”。

    “生活中每天都充满了感动,正能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张啸深有感触。如何让更多像曹师傅这样的故事传出去,引起更多人共鸣,张啸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地琢磨、想法子,“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曹师傅故事’进入网络空间,让更多的网友感受到平凡中所蕴含的力量。”

    经过多轮的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张啸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发起了“礼赞70年‘益’起‘徽’更好”网络正能量作品系列征集活动。为了对这些故事进行集中展示,让更多网民浏览并参与互动,他们专门创建了一个微博话题:#70你最美#。进入话题主页,更多的“最美”呈现在网民面前:喜获粮食大丰收的农民、踏实奋斗的基层劳动者、参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守护一方安定的人民警察等,还有那些默默为这些“最美”点赞、评论、转发的网民们。

    在这其中,来自安徽霍邱县河口镇55岁的村民丛正有的脱贫故事,让张啸最为感动和振奋。丛正有8个月大的时候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变形,他不妥协、敢抗争,以手代脚“走出”不凡的人生路。“明年计划扩大种植(花卉)规模,增加新品种,减少一半老品种。我和老伴想好了,准备养两亩龙虾,屋前的鱼塘还要再精细经营。”丛正有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这些年来,在许多人的帮助下,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脱贫了!一直戴贫困户的帽子不光荣啊,自己还要独立起来,我还可以劳动。”丛正有说,“脱贫了,家里人都特别高兴。”

    和曹师傅的故事一样,丛正有的脱贫故事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网络时代,如何定义“最美”?张啸感触颇深,网友用自己的选择给出了答案,“最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是平凡的你我他”。一张张面庞,虽不那么精致、完美,但却流露出真实与自然、活力与清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为质朴的场景,虽平凡,但却给人以美的触动。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正能量。”在探索正能量如何成为“网红爆款”这个问题上,张啸有着自己的感悟:“这些内容,呈现的都是身边普通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基层干部、乡村教师,也有人民警察、一线工人等,从小事中发现更多的美好,从平凡中挖掘独特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大家就愿意看、愿意转发点赞,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理心≠同情心:一位公益小讲师的乡村之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乔佳新 陈华

    广州的天气总是温润的,就像张靖怡高高扎起又柔顺地垂在背上的马尾一样。她戴好红领巾,穿上印有“成长”logo的T恤,坐上了通向乡村学校的大巴车,清点了一番带给小伙伴们的礼物之后,便抬头跟上老师和同学们的节奏,一起唱起了《约定》。

    12岁的张靖怡是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e成长计划的小讲师之一。e成长计划,是由广州市少年宫等公益单位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它致力于连接城乡儿童的网络世界,通过开展调研、编写读本、开展支教等方式普及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小讲师是该计划的一个特色内容,这些开展支教活动的小讲师均由10-14岁的少年儿童组成。张靖怡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起,在多位志愿导师的带领下,小讲师队伍已到广东清远、湛江、恩平,以及贵州、四川、广西等多地进行了支教活动。

    “很荣幸我从2017年开始加入到了e成长计划小讲师的队伍当中。”谈到自己的支教经历和乡村的小伙伴,张靖怡黑亮的眼眸里总会再添几分神采,粉色的发带和红格子百褶裙映得小脸红扑扑。

    张靖怡是一位优秀的小讲师——成绩优异,表达能力强,在通过少年宫选拔之后,接受了专业的系统培训,并且参加过多次支教活动。“虽然我们和乡村小伙伴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但是面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是相同的。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给予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张靖怡对支教活动的感悟带着孩童的纯粹和通透。

    “献爱心不能变成同情和施舍。”e成长计划发起人之一的张海波谈到同理心时感触颇深。作为广州市少年宫青少年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在支教过程中,他很注重乡村孩子的心理感受。“秉着同伴相互学习的心态开展支教。”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小讲师们,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水晶般透明的心。

    同理心的力量总是温柔又强大。在张靖怡看来,支教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乡村的小伙伴,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恩平的支教经历让张靖怡记忆犹新,“那里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他们被称作‘洋留守’。”恩平是著名的侨乡,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志道小学有很多父母在国外打工的“洋留守”儿童。在这里,不少小伙伴都拥有自己的手机。

    李敏是家里的大姐,她和两个妹妹李嘉嘉、李晓婷都在这所小学读书,她们的爸爸妈妈远在委内瑞拉。妹妹李嘉嘉穿着黄色校服,对着手机理了理自己乱乱的头发,乐呵呵地跟手机另一头的母亲说话。李晓婷一直想和两位姐姐一样,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这样就可以随时和父母沟通了。在被问到想对妈妈说的话时,她生生憋红了眼睛,也没把那句“妈妈我爱你”说出口。自己解释道,“我不是一个煽情的人”。

    这是让张靖怡印象最为最深刻的支教经历,小讲师们原本是来分享网络安全及媒介素养知识的,但是“洋留守”的小伙伴们也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对于“洋留守”的小伙伴们来说,手机是用来跟父母联系的工具,自己和父母在一起时却是各玩各的手机。“城市里的孩子和家长们在家里有时都在玩手机,却忽略了面对面的陪伴。”张靖怡说,这次支教后,很多小讲师们懂得更加珍惜和父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了。

    “除了走进乡村,我们还邀请农村的小伙伴来到广州,到少年宫和我们同上一堂网络素养课。”张靖怡时常想起2018年1月6日,来自清远市阳山大城小学的小伙伴们来广州的情景。那次的网络素养课,台上讲得兴致勃勃,台下听得津津有味。城乡的小伙伴一起分组,按照设计游戏的思路,设定自己的假期任务和时间安排表。相互约定之后,还会互相监督完成。一些家长反馈,孩子在家里时总能想到自己和小伙伴的约定,自己也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别人比自己学习印象还深刻。张靖怡所在的小讲师队伍在一次次支教经历中,不仅加深了自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还从乡村小伙伴那里学到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乐观精神。“每个人在社会中应该有担当、有责任,从小我们就要多多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了让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真正在乡村扎根,e成长计划开始陆续在被支教的乡村学校培养乡村小讲师。据张海波介绍,目前已经有数所乡村学校的e成长计划小讲师开始陆续 “上岗”了。

    坚守初心 做一个微小的闪光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浩天 陈华

    每周四晚,“网信河西”微信公众号会准时推送自办的栏目《子夜荐读》,主播紫夜用她的声音温暖着网友们的夜晚;在抖音,有个叫“4档小企鹅”的姑娘,爱用VLOG记录日常身边的小美好,与大家分享。其实无论紫夜还是“4档小企鹅”,都是同一个人:来自天津市河西区委网信办的一位年轻干部,刘彤。

    刘彤的脸上总带着笑,留着中分刘海,给人一种邻家小妹妹的感觉。但她的笑容展现出来的不只是亲切、乐观,更多的是自信与激情。

    从2017年至今,刘彤经历了从“新媒体小编”到“网络内容生产”“网络文化主题策划”,再到“网络品牌建设”“政务网红打造”的多角色身份的转变。“这些身份的转变让我快速成长,却依旧保持着初入网信队伍的初心:‘传递西岸好声音,打造河西正能量’,做有温度、有底蕴、有情怀的政务新媒体。”刘彤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好网民青年说#的灵感,来源于她和粉丝互动时常说的一句话:“我坐在电脑前编辑文章时,是‘网信河西’的新媒体小编;当我下班回家刷手机时,和你一样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中国好网民。”大家都是爱祖国爱生活的中国好网民,为何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青年朋友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最有资格发言的代表啊!

    就这样,一个通过年轻人的视角,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的故事,展现追梦青年的活力与风采,号召青年朋友争做中国好网民的活动和话题应运而生了。

    让刘彤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期“好网民青年说”中的一位主讲人:天津财经大学的学生刘江。刘江是95后新生力量代表,一句“经得起多深的质疑,就担当得起多美好的未来。我是刘江,我为青年代言!”击中了青年一代的心,当晚#好网民青年说#微博话题阅读量飙升90余万,这让刘彤感触颇深。

    通过“好网民青年说”活动,刘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天津政务网红王大多就是其中一位。王大多常常是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绕大半个城市与刘彤会合,两个80后姑娘熬上个大半夜,只为一起拍个40秒的好网民剧情短视频。当问起刘彤在经历了这些繁忙的工作后累不累时,她马上嘴角上扬,眼睛和眉毛弯成了月牙,笑着说:“不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会累的!”在她们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个任务,更是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份逐梦的事业。

    刘彤在做好线下工作之余也时常关注着#好网民青年说#话题上的正能量故事。

    35岁的天津全盲青年王慧顺利通过法考后说“我觉得人生没什么不可能,这是我最深的感悟。”这件事在#好网民青年说#上发布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身残志坚,佩服这样努力的人!”“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爱拼才会赢!”一句句点赞传递的是对拼搏奋进精神的深切共鸣。

    天津职业拳手汪强在3岁半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为了不被同龄人欺负,12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打拳,别人20分钟就能学会的动作,他两个小时也学不会。不过他并不气馁,一路坚持下来,现在不仅能参加天津市残运会,还成为一名拳击教练。网友们送上的一句句“加油”的祝福,就像一股暖流在网络上流淌……

    刘彤说,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就像广袤网络空间里一个个微小的“闪光点”,当“闪光点”越来越多汇聚在一起,定能照亮并温暖整个网络空间。

    在2019年中国好网民优秀故事及展示活动中,#好网民青年说#获得了“热度话题”奖。作为话题主持人,刘彤在现场分享中动情地说:“‘好网民青年说’已经不再单纯是几场线下活动,话题里也不单纯就活动进行讨论,它已经变成与青年网友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青年网友们把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正能量小故事、他们的热血青春甚至他们的情感困惑都分享出来,带动大家一起探讨、思考,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感动、振奋、激情……”而这也是刘彤一直在坚守的:展现新时代追梦青年的活力与风采,分享新时代追梦青年的心路历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2月07日 07 版

向上生长的正能量
一棵小草的坚守
“最美”就是你我他
同理心≠同情心:一位公益小讲师的乡村之旅
坚守初心 做一个微小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