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返城务工的高峰时期。
不是不纠结,但时间不等人。虽然疫情拐点仍未出现,留守家园可能是更安全的做法,但生产、保供形势日益严峻。 一线的抗疫需要后方的支援,抓防疫保经济两手都要硬。
来自一线的需求格外让人揪心。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已成战略物资,医护人员不仅要在抗疫的最前线昼夜奋战,还要为省一套防护服,悄悄地穿上尿不湿。药店、超市里的口罩全面告急,民间智慧正在创意“花式”的节约方法,土法制造也悄然问世。
医疗防护、物资供应,这一切都需要生产的支撑。前方的呼唤,就是最强的征召令。 为此,许多医疗防护企业的工人放弃了春节假期,一些企业开始转产保供,一切为了前线。疫情期间,一家企业的员工要一直穿着防护服作业,为了防止污染,员工一天只喝两次水,早上、下午各一杯,以减少上厕所次数。员工们说:“现在,不讲价钱,不讲条件。”
新型冠状病毒如此狡猾,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必须全力防护,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然而南方的春耕时节到了,时令不等人,及时栽下秧苗才有谷物满仓。城市里的蔬菜、肉蛋、日用品需要供应。百姓的生活、经济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建成、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
保生产、保供应就是保民生,不仅如此,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负责任的体现。作为世界制造的中心,中国的全产业链,正因为疫情遭受暂时断裂之苦。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正在波及全球。从相邻的韩国到遥远的澳洲都在感知这种阵痛与重压。
抗疫与经济发展要两全,需要双线作战,考验的是决策的智慧,考验的是全社会的万众一心。2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表示,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前线,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复工潮必然要增加防疫的难度。到2月18日春运结束,预计还有1.6亿人陆续返岗。值此恢复生产之时,格外需要科学决策 ,也格外强调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令行禁止。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复工生产、保供应, 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协同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工人全部行动起来。交通运输部要求,严格控制客座率,春运期间长途客运班车、班轮和农民工包车客座率不得超过50%。安徽的一家企业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支‘连队’在指定的工作区域作业,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每2小时用洗手液洗一次手。员工分批错峰就餐,每支‘连队’在规定区域就餐,就餐时,间隔1米以上。”为了复工,苏州一家药企提前十几天就开始作准备,为的是“给员工提供最好的防护”。每位员工都需要经过公司的消毒防控,上岗需要有一张“合格证”。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和平年代,这种负重前行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身上,他们是医务工作者、军人、警察、消防员……非常时期,负重前行、奉献与牺牲将不只是战士的责任,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场硬仗,需要每个人的付出,需要全社会的配合,甚至无条件的服从。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必须全员上阵,有人在前方打仗,有人在后方织布耕田。甚至只是闭门不出,同样是给社会作贡献,都是尽职与履责。只有社会每一个零件的各就各位与相互配合,才能众志成城,克服万难!
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