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部通知,需要两位医生支援疫情防控。”1月29日下午,第一次科内征召仅一分钟报满,科室主任王建刚“拔得头筹”。
1月30日,第二次科内征召,几分钟内名额再次被抢光。1月31日下午,第三次科内征召,之前没抢到上“疫”线名额的医护人员终于等来了机会。至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20位医生,组成了抗击疫情青年突击队。
自团中央和团湖南省委分别下发《关于在重点领域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工作指引》《共青团湖南省委关于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来,三湘青年纷纷主动请缨上“疫”线,争先递交请战书。
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
李娜是健康管理中心第一个主动报名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和护具,她的鼻梁和额头被磨出了压疮和淤青。
“身上的痛没什么,心里的担忧才真煎熬。”李娜的孩子刚满两岁,“孩子哭闹时,我却不能守在身边。”
为了保护孩子和家人的安全,像李娜这样的“逆行者”不得不采取独居的方式进行自我隔离。
因此,他们只能偶尔通过电话或写一封家书和家人联系。
湖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罗垲炜递交请战书后,便奔赴抗疫一线。
除了奔赴各处现场,罗垲炜和同事还负责制定全省的各项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规范公共场所、交通枢纽、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的防控指引;每日对省内疫情进行精准的流行病学分析和疫情研判。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田卫生院的骆芳不仅是医生,也是病人。她的右脚踝关节骨折还未痊愈,就主动加入卫生院组建的青年突击队。坐在轮椅上的她佝偻着身子,仔细核对防控工作数据。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能掉链子。”丈夫几次劝她在家休养,等脚踝消肿后再上班,都被骆芳回绝了。
“湘”亲“湘”爱一家人
常德市武陵区穿紫河街道的社区微信群里有一段无声的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制作者是志愿者伍施施,观看对象是社区内的15名听障人士。
伍施施的父母是聋哑人,因此,她从小就学会了很多基本手语。疫情发生后,伍施施为了让听障人士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疫情防控知识,便用手语录制了宣传视频。她还为不少听障人士集体采购生活物资,降低他们外出的风险。
1月27日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湖南青年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倡议书》以来,像伍施施一样积极响应的青年志愿者与日俱增。
“我已到家,大家勿念,谢谢大家关心。”2月3日凌晨,来自常德的青年志愿者孙思琴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泰中东盟经贸促进会捐赠的110箱共计22万只口罩,在她的护送下顺利抵湘。
原本在泰国休假的孙思琴,偶然在微信里看到团常德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王钟可的求助:“征集志愿者护送医疗物资回国”。
原来,泰中东盟经贸促进会捐赠的这批物资数量多,需专人办理手续和协助运输,王钟可希望通过志愿者找到在曼谷的湖南老乡带回常德。孙思琴当即回复说:“我提前结束休假,护送物资回常德。”
在衡阳,志愿者拥有一个共同的代号——“衡阳群众”。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衡阳群众”始终冲在第一线:为各社区居民和在衡阳隔离观察的武汉人代购生活必需品;在网上宣传健康防护知识;参与团衡阳市委启动的12355线上防“心”战“疫”心理志愿服务……
传播“疫”线上的正能量
在战斗“疫”线,青年文艺工作者用歌曲、诗歌、快板等艺术形式抗疫;青年学生用海报、漫画、短视频等方式,在疫情防控宣传战线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突然的疫情像一道墙,多少回家的游子在彷徨,停下了脚步心无法阻挡,无数牵挂汇集在汉江……”歌曲《守望汉江》作曲者、长沙市青联委员郑铮铮,用音乐致敬“逆行者”。
团湖南省委还在官方微信“青年湖南”推出百余张原创战“疫”海报,致敬最美“逆行者”。
高校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湖南大学青年学生以“短视频+图文+方言”的形式编写防疫顺口溜;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战‘疫’必胜”主题新媒体作品征集活动;湖南工业大学青年突击队制作沙画视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生动宣传防护知识。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