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们的家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金卓
“以前都是爸爸辅导我做作业,现在爸爸很忙,没有时间陪我,但是有老师陪着我,让我收获很多。”孩子的爸爸赵小刚是重庆附属永川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疫情暴发以来,他与妻子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帮助解决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团重庆市永川区委组建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队,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提供假期陪伴与课业辅导。
2月12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面向各高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高校项目办,发布《关于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建议和指引》,发动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社团和有条件的青年志愿者,以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中的“一老一小”为重点对象,开展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
团有号召,青年有行动。
“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战场,我愿意尽己所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等英雄们平安凯旋。”南开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红英,将于今年本科毕业后赴新疆阿勒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现在,她是一名“成长守护”计划志愿者。“子女是一线人员最放不下的牵挂,南开大学团委‘成长守护’计划,号召更多的团员青年、志愿者通过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爱等服务,走近孩子,关心孩子,成为他们的知心哥哥姐姐。”
据了解,南开大学“公益家教”志愿服务上线以来,浏览量突破5000次,后台报名链接450多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都纷纷报名,他们说,“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志愿服务,这一刻,我们也都是战士”。
截至目前,南开大学已有700多名志愿者完成岗前培训,300多户医护人员子女享受到一对一服务。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自己在一线守护着患者,青年志愿者则在后方守护着他们的家人。“志愿者是孩子的好榜样,周到贴心的帮助也让身在前线的我们放下一些牵挂,战‘疫’必胜,谢谢!”
为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东南大学团委日前发起了“关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抗疫驰援医护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计划”,来自东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研支团的30名志愿者,拿出“看家本领”,策划课程、录制网课,帮助近10名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停课不停学,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小老师”。
“小朋友开朗活泼,一见面就向我摆弄着桌上的赛车玩具,还展示了为爸爸写的信和以抗疫为主题的手抄报,他们的天真可爱也带给了我温暖的力量。”志愿者于路港说。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很喜欢志愿者大哥哥,要给他们五星好评”。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的400多名大学生,也组织了一个志愿服务团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辅导功课。目前志愿者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500名,并已成功对接了38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子女。
据组织者介绍,医护人员子女年龄跨度很大,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高三学生,“团队不仅对医护人员子女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还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陪伴。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支持和感谢,为国家抗疫作贡献。”
此外,团重庆城口县委还组织青年医师志愿者,录制“疫情来了我们怎么办?”“七步洗手法”“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小视频,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掌握基本防护知识;组织有才艺的志愿者录制折纸手工、健身操、书法、绘画、乐器等兴趣辅导“小课堂”。
除了子女,家中父母亲人的生活保障,也时刻牵动着一线医护人员的心。为此,各地团员、青年、志愿者化身“快递小哥”,挨家挨户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属送去慰问和关爱。
2月14日中午,山东威海青年志愿者将一个防护医疗箱和一箱新鲜蔬菜,送到了曲涛医生的家里。曲涛是威海市第一批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之一。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收到这些爱心慰问品,曲涛的丈夫感动地说。
为照顾好这些医护人员的家人,保障他们在一线安心战“疫”,近日,团威海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开展生活及防护物资配送服务。“有的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家里有两个孩子要照顾,真的不容易,我们想做些力所能及的,让在前线的大夫们安心”。
2月14日,团天津武清区委、区青志协工作人员也当起了“配送员”,为155名支援湖北和在当地医院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家属配送慰问品。团区委动员青年志愿者,仅半小时就集结25辆爱心专送车辆。尽管天气寒冷又逢降雪,志愿者们仍顶风冒雪,配送物资,直到晚上8点将所有慰问品全部送达。
在团天津市委的组织下,青年志愿者一对一服务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及时了解生活情况、家属身体状况以及现实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有事给我打电话,随时到!”成为连接青年志愿者和一线家庭的最暖贴心话。
据了解,团天津市委还依托12355服务热线,第一时间启动了“抗击疫情——从心开始”12355心理服务项目,24小时为医护人员家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排解疏导。
“我的父母都是医护人员,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志愿者徐伟凯表示,他将对战“疫”一线人员的敬意献给了他们的家人,陪他们一起聊天,缓解他们的焦虑心情,尽己所能,为战“疫”贡献一份小我力量。
------------------
首都高校学子无偿献血助力战“疫”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金卓
为助力首都防疫,北京科技大学大一新生明旭东,日前成为一名义务献血者。在献血当天,他乘坐将近40分钟的公交车来到献血现场,与他一道的,还有20多名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
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献血量持续走低,医疗血液保障面临重大挑战。为应对特殊时期全市血液供应紧张这一问题,团北京市委与市血液中心联合向在京大学生发出义务献血倡议。号召发出后,全市各高校在京的健康适龄共青团员和志愿者积极响应,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战“疫”助力、为生命接力。
2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作为首个校内献血点正式启动,校内共有101名留校师生报名参加献血。根据市血液中心建议,对献血人员除要求符合常规献血身体条件外,还要满足“至少在京14天以上”的条件。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大学团委将场地划分为等候区、预检区、采血区和休息区4个区域,确保等候区与休息区每人间隔大于1米,采血区每个采血位摆放间隔大于1米。并提前设置好入场流程路线,让学生“不走回头路”,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献血师生的健康安全。
献血当天,每一个公共区域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消毒。每一个来献血的师生,都先经过预检区,进行身体情况信息登记,再进入体检区,做血压和血常规检查,待10分钟内得到检查结果后,最终确认是否符合献血标准。
2月7日上午,25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也在校内参加了“助力疫情防控”无偿献血活动。参与献血的同学纷纷表示,在非常时期,参与这样一次特殊的献血活动感到很有意义。
2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寒假留校的十几名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自发参与了无偿献血行动,以特别的方式度过了非常时期的元宵佳节。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各高校无偿献血工作正在安全平稳进行,全市已有44所高校组织开展了献血活动,1240名高校师生成功预约献血。截至2月15日,已累计有678人完成献血,共捐献血液739份,平均每日增加67份。接下来,团北京市委与市血液中心将进一步动员开展防疫献血活动,为首都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
南京团组织:当好医护家庭“后勤兵” 筑牢困境儿童“保障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蒋研 龙琦
从大年初一到2月18日正月廿五,11岁的陶晨已有25天没见到妈妈了。陶晨的妈妈徐英平是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士。大年初一开始,她就坚守在医院发热门诊。2月9日,她去了湖北一线。
由于丈夫在外地工作,平时11岁的儿子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儿子成了徐英平的牵挂。尽管她每天下班后都会和儿子视频聊天,但如果遇到夜班,儿子就会整天“联系不到她”。
“陶晨,你不是一个人,有我们大家陪你一起。”陶晨的班主任赵兰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她在家长群里号召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陶晨表达关心与祝福。有同学写了信,有同学录视频……赵兰每天给孩子打电话,嘘寒问暖,然后把视频、卡片发给孩子。
在南京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当起“临时妈妈”,帮助孩子们答疑作业、线上陪伴、心理疏导……目前,驻宁的省部属医院和南京市有94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一线,114人工作在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
团南京市委书记吕璟表示,面对疫情,南京团组织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多举措为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庭做好“后勤兵”,为全市所有困境儿童筑牢“保障网”。近日,南京市政府推出服务支援湖北医务人员的10项实事,团江苏省委也发起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活动,团南京市委将继续做好“致敬最美逆行者”的各项工作。
“做好后勤服务是对前线的最大支持”
2月17日,南京六合区金牛湖街道长山社区75岁老人张秀华家迎来了一名特殊客人,他是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大三学生徐鹏。在老人家里,徐鹏帮着整理杂物,打扫卫生,打开窗户通风,拿出被子晒太阳。
张秀华患有肺气肿,最近一直咳嗽不断。老人的女儿赵春红是南京六合人民医院护士,2月9日来不及跟老人告别,就紧急出发支援武汉。她放心不下母亲,把母亲托付给侄女照顾。
“我们联系赵春红家属时,是她侄女接电话,了解到老人独居在家。”团六合区委书记周歆瑜说:“很多医护人员是家里的顶梁柱,做好后勤服务是我们对前线的最大支持。”
不久,徐鹏看到了团六合区委在网上发布的志愿者征集信息。“她家离我家特别近。”寒假里,徐鹏在家一直没有出门,也不存在湖北接触史,于是他报了名。如今,他每周要到老人家里3次,陪老人拉家常。
“老人说,女儿是她的骄傲。女儿学了5年医护专业,在南京工作10多年,拿的荣誉证书塞满抽屉。女儿也很有孝心,为了照顾老人,还把工作转到六合……”
女儿去了一线,老人放心不下,她没有智能手机,给女儿发短信也没有回。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徐鹏联系了赵春红,等她休息时,和老人视频聊天。
“母女屏幕上相见,老人特别激动,叮嘱女儿一定要好好工作。”徐鹏说,当时,赵春红刚工作完,一脸憔悴。在视频里,赵春红告诉母亲自己在一线很好,不要担心。
“听了母女对话,我流泪了,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虽然没有机会在‘前线’战斗,但能参与服务保障医护人员家属,在我看来也是和他们并肩作战。”徐鹏说。
这段时间,团六合区委派工作人员给医护家属送去粮食、口罩等,叮嘱老人注意防范疫情。同时联系社区医生,对老人加强常规身体检查。
来自南京平山林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志愿者们,在团六合区委的号召下,主动给40户医护人员家庭每周两次配送新鲜水果和蔬菜。公司负责人王悦洲表示,刚开始联系时,家属们都表示出乎意料,担心给我们企业经营带来负担,“这让我们很感动,不过能做好家属们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我们的光荣”。
24小时“精准”响应家属需求
从2月8日起,南京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家属陆续接到问候电话。
2月6日,团南京市委主动与南京卫健委联系,双方联合制订关爱服务方案,卫健委提供医护人员家属电话,南京12355打电话慰问家属,了解家属需求,并告知提供关爱服务项目,对家属需求24小时响应。截至目前,南京12355服务台、南京市各团区委主动联系前方医务人员家属,帮助解决问题201个。
团南京市委主动与三大运营商团组织协商,为南京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及家属,在疫情防控时期,提供免费通话时间及免费流量,确保他们随时能与家人通话、视频,让他们安心投入一线工作。
团高淳区委对出征人员摸排时了解到,高淳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史雯的驾照考试即将到期,因工作繁忙,科目四尚未通过,于是提出能否缓考。团高淳区委书记马丽找到当地交警,对方表示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随后,马丽又找到南京市公安局,最后得到肯定答复:受疫情影响,任何交通考试均可延期考核。
史雯没想到自己的诉求这么快得到解决。“感谢大家,我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等我回来,一定认真完成驾校考试。”
前不久,团南京市委官方微信“青春南京”上,有位网约车司机李先生留言说,有医护人员向他抱怨打车太难,“不是附近无车,就是排队人数太多。医院偏僻,上班高峰期、下班夜深人静时没有车。每天打车要花很多时间,有司机一看是医院单子,索性不接了。”
团南京市委了解相关情况后,为保障广大医护人员出行,主动对接滴滴出行,在2月14日组建“医护保障车队”。根据统一安排,医护保障车队将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7家定点医院的607位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为740名困境儿童筑牢“保障网”
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为了不耽误初三学生学习进度,学校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网课学习。团建邺区委主动走访莫愁湖社区时发现,一位准中考生因家庭困难,家里没有安装宽带,学习计划受到影响。
一开始,社区准备安排学生到社区电子阅览室上网课,尽管步行只要10分钟,但由于疫情严重,社区规劝居民少出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学生频繁出门,无疑增加了受感染的风险。”社区团委书记黄琦梅说。
随后,团建邺区委与学生所在的学校对接。经过校长协调,移动公司同意免费安装宽带。“虽说疫情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但团组织的服务却把人和人心的距离拉近了。”黄琦梅说。
前不久,团江宁区委组织的志愿者给当地困境儿童家庭送去口罩。“病毒我不怕,因为有姐姐在!”来自江宁区安民村的女孩小丽说。
来自鼓楼区的志愿者为当地3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送去口罩,教孩子正确戴口罩,叮嘱孩子们尽量不要外出,要勤洗手、多通风,在院子里多运动增强免疫力。
面对一些家庭可能会因无法正常复工而失去经济来源,团玄武区委也针对这些儿童制订了帮扶举措。
如今,南京740名困境青少年儿童都得到了南京团组织的鼓励与陪伴。团南京市委要求各团区委积极摸排辖区内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主的青少年,聚焦因疫情父母被隔离的儿童,因疫情父母未返宁的儿童以及跟随父母从疫区返宁的儿童等重点儿童群体,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定期探访与慰问,帮助孩子们做好日常防护、心理防护,帮助他们消除恐惧、树立信心。此外,团南京市委成立关爱困境儿童线上志愿者服务队,提供线上“云辅导”志愿服务,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
温医学子活跃在“疫伴学堂”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温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温医”)学生蒋安琪,是该校团委、国际教育学院及附属第二医院团委共同发起的“疫伴学堂”医护人员子女线上陪护志愿项目的一名志愿者。为了让奋战在“疫”线的前辈们更安心,连日来,她和志愿者在线上为孩子们辅导假期课业。
“温医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是此次疫情的定点收治医院,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前辈在前方战斗,我们不能和他们并肩战斗,但会努力为他们做好后方保障。”擅长漫画的蒋安琪,用一幅自画像作为开场白,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王丽芬也是“疫伴学堂”志愿项目的一员,她专门为孩子制订“教学计划”,每一次上课前,还会根据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作专属的教学课件,分门别类组建课程教学设计小组,运用学习进度表量化辅导成效。
自2月11日起,来自10个学院、12个专业与4个年级的共计708名学生报名参加“疫伴学堂”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有58名志愿者与55位医护工作者子女完成配对。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和满足家长与孩子的需求,让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无后顾之忧。
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为专业的英语教学,尼泊尔留学生毕实努和南非留学生辛凯乐主动请缨,志愿开展英语直播教学。
这并非毕实努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早在2015年,他就号召26名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志愿者,从温州出发,走进“一带一路”沿线贫困国家,开启“医带医路”国际医疗志愿服务项目。
在疫情防控战中,像毕实努和辛凯乐这样的温医留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
2月12日,加纳留学生艾鹏达来到茶山街道疫情防控志愿队。“看到茶山街道在招募志愿者,我第一时间报名。作为一名医学生,一直希望能够为温州人民做点事情。”艾鹏达每天早上8点到街道卡点上班,一直忙碌到晚上6点,负责查看进出人员的通行证、口罩佩戴情况、检查体温、登记出入人员信息。茶山街道住了很多留学生,由于语言不通,办理通行证时会有障碍,艾鹏达就耐心地帮助翻译说明疫情防控的相关出入规定。“我是志愿抗‘疫’,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战胜疫情。”艾鹏达创作了一首中文歌曲《阿达战疫Rap》,用歌声鼓舞士气。
“学医的就应该冲在前线。”第一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2017级研究生许晓函,主动参与到临床一线工作,截至2月1日,她已经连续奋战了30多天。
与许晓函同院的党辉和胡杰,主动召集硕博医学生成立战“疫”志愿队,加入“nCov Relief 支援行动”,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线上为武汉等地未确诊及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提供支持,缓解疫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