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寻梦者涌入广东,广州站就是他们迈向新生活的起点,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在风起云涌的大潮中,这座城市地标历经沧桑变幻,闪耀着城市的精神之光。
--------------
1974年建成的广州火车站,46年来,身处改革开放大潮雄壮的潮头,承担了非凡重任,见证了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从改革开放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寻梦者涌入广东,广州站就是他们迈向新生活的起点,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在风起云涌的大潮中,这座城市地标历经沧桑变幻,闪耀着城市的精神之光。
许多人用照片记录下这座四层楼高的苏式风格车站。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历程中,广州站拥有骄傲的地位。
46年,广州站的设施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没有安检仪,行李都是打开箱子人工检查。一趟车检下来,白手套就变成了黑手套。没有大显示屏,列车信息张贴在进站口公布栏,组织客流时工作人员手持大喇叭不停吆喝,一天下来嗓子嘶哑。”1984年到广州站上班的朱科长说。
2005年,广州站站场改造,扩充了候车面积,由原来的1.15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增设了旅客通道和6部自动扶梯,大大改善乘降环境。2008年,在30米台阶处加装护栏,在进站口安装S型通道。
2019年,广铁集团投入2亿元对各大主要车站候车室进行改造翻修。广州站经过提质改造,增加候车面积4000平米,实名制验证闸机和安检仪整体外移,搭建30米广场进站连廊,设立东中西3个进站口,启用全新的客运组织模式。
在3个进站口共增加50台自助核验闸机,启用二代身份证验证进站模式,为旅客提供快速、便捷的自助通行服务。候车室由13个常规候车室整合至6个大候车室,改变传统两次候车模式实行一次进站候车,改善了旅客候乘体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蓬勃发展,内地务工者潮水一样涌入广东,广州站成为他们停留的一处港湾。火车成为数十年来受普通打工者欢迎的返乡方式之一,大批务工人员需要从珠三角出发返乡过年。
广州站原本设计接发列车能力日均仅35对,3万人次。时任副站长林志忠回忆,1985年前客流主要是香港、深圳、东莞与广州往来的客流和省内不发达地区前往广州、深圳、东莞的打工者,车站完全可应对。
1998年节前春运,湖南大雪,株洲北上线路中断;广深线塌方,南下列车无法通行。数万乘客滞留广州站广场,3天后线路修通,才得以疏散。
2004年,广茂铁路合并贯通使用,成为广东与外省联系的另一条重要铁路通道。
2008年,冰灾是广州站新世纪的一次大考,百余趟列车受影响,数万旅客滞留,输送服务这些旅客,尽快恢复运输秩序,让每个职工记忆犹新。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通车运营,进一步缓解了京广线的客运压力。46年间,出粤大通道由1条变为4条。
2016年,广佛肇城际动车组通车。
2020年春运,广州火车站节前接发旅客列车159对,节前日均发送人数10万人。
建站初期,广州站候车能力有限,仅能容纳2万多人,大部分旅客在站前露天广场候车。从1995年开始,广州站每年春运前搭建雨棚,增加候车场所,免除旅客日晒雨淋之苦。2010年起,广州站为老幼病残等重点旅客设立爱心家园专区。
之前,受客观条件所限,铁路部门力求让更多旅客上车,服务上确实力不从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客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广州站每逢春节等节假日,都成立党员乘降突击队,动员青年志愿者维持旅客乘降秩序,开展亲情帮困、帮携服务,使旅客乘降更轻松。
2002年起,广州站设立以张红英为代表的“038”亲情服务队,提供优质服务。2012年春运起,设立“亲情服务台”,免费提供手机充电和亲情电话服务。2013年,开通官方微博,为旅客及时提供最新的乘车咨询,搭建了双向沟通的桥梁。
售票车间党总支书记说,1990年以前只能在广州站售票厅买票,旅客经常通宵排上四五公里的队伍,也许排到了就没票了。
为了解决旅客购票问题,铁路陆续推出了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自组团订票、企业团体订票、手机购票、代售点、车站窗口售票及自动售取票机8种购票方式。
如今,为了给旅客提供更好的购票环境,车站所有窗口和自助购取票设备实现电子支付全覆盖,旅客线上线下全渠道办理电子客票相关业务,并在售票处、广场增设互联网取票区和自助取票机。现在的广州站,基本消除了排长队现象。
(数据来源:广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