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一篇微评:说郑州一小区物业人员在未弄清进小区人员身份的情况下,擅自在业主群中征求意见,举手表决不让医护人员进小区。微评说“这种做法坏了规矩,犯了众怒,也寒了人心。应给予医护人员应有的尊重”。并从医学角度解释,医护人员经消毒离院后不会携带病毒,他们都经过了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防控手段。实在无需无中生有地过分紧张。
的确,这种极端做法伤害了医务人员,也让人们感到气愤。究其因,还是恐慌心理导致“过度防范”。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过度防范“并不是个例。前些天,大学室友小白告诉我,她在各个电商渠道都下单了几百个口罩和几十瓶消毒水,但对方就是不发货。于是她每天的日常就是点开每个口罩、消毒水的客服聊天窗口,催他们赶紧发货。好不容易看到有口罩发货了,又显示物流延迟,弄得小白整日坐立不安。
我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你住的地方不是肺炎重灾区。况且你一个很少出门的宅女,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口罩、消毒水,还是留点给一线吧!”小白却不以为然,反驳道:“多囤点总比没有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为什么人们会在疫情发生之时变得失去理性、任由恐慌和焦虑情绪摆布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克·舍恩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生存本能,这种本能让我们在遇到挫折压力、痛苦不适的时候积极采取措施。换个通俗的说法,也就是“求生欲”。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存本能是具有适应性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环境中的威胁,保护我们的生命。然而,如今的现代社会早就不像几万年前那样危机四伏了,我们的生存本能却依然敏感又强大。这就导致一些微小的刺激也会让我们心神不宁、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过激的情绪与行为。
面临疫情的压力,每个人的生存本能都会被激发。人们减少出门频次,在不得已外出的时候也会戴好口罩,回来认真洗手。但是有些人的生存本能却失去了控制,于是他们在面临一些微小刺激的时候,也会做出过度的反应。
过度的生存本能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也会对身心造成很大的负担。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过度的生存本能会让你在排队时因为有人插队而大发脾气,会让你一出现饥饿或不安,就开始暴饮暴食,会让你无法控制地刷手机看邮件,会让你咳嗽一声就担心得了肺炎……
那么,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存在过度的生存本能时,应该如何去控制它呢?
提高自己对于外界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为自己营造更高程度的安全感。《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
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舒适区越小,容易激惹到我们的外界刺激就越多、越细小。如果说把心理舒适区比作肌肉,那么得不到锻炼的肌肉便会萎缩。因此,我们需要多多挑战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比如,考虑不同的上班路线和回家路线;向从没说过话的同事打个招呼;听与自己喜好风格不同的音乐;读一本有难度的书,等等。
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愤怒是人们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正常情绪,但是频繁的愤怒会形成上瘾症,让我们变成一个习惯愤怒的人。我们可能会抱有这样一种观念:愤怒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惩罚别人。然而实际上,愤怒只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愤怒、敌对情绪,与死亡率升高以及老年期的诸多疾病具有密切关系。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身边那些肥胖超重的人,往往没有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作息。他们经常睡到很晚起床,跳过早饭,在中午吃下两人份的午餐,半夜下单烧烤和炸鸡。这是因为不规律的作息让他们的大脑无法预测下一次进食是什么时候,所以一旦开始进食,生存本能便会敦促他们在胃里塞进尽可能多的食物。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锻炼自己双重感知的能力。当人们处于压力、痛苦、焦虑、恐惧的时候,往往会从绝对角度看待这些体验,从而让我们的情绪跌宕起伏,做出极端的反应。而掌握双重感知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以非绝对化的方式去体验这个世界。让我们在认同现实的痛苦时,也不否认窗外的清风带来了愉悦……
学会控制自己过度的生存本能并提高自己对于不适因素的忍耐力,并不意味着我们轻视生命,相反,这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得更加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当你学会了觉察并管理自己的生存本能,你会发现自己不再被负面情绪淹没。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你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安定与平静。
文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