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做过一些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相关报道,大多写的是手机带来的“痛”:手机游戏让孩子成瘾之痛、父母无法管控之痛、手机负面信息危害之痛、手机让两代人产生隔阂之痛……
这些报道从采访到写作都是成人的视角。这一次,换成中学生的视角,突然有了一种被颠覆的感觉。
在视频采访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她在网上订购的一个桌上小书架刚刚组装好。按照惯常的思路,首先是各种比量和思索,然后是动手实操。而这个孩子的操作是:第一步,打开手机中的一个软件,迅速搜索了别人分享的同类书架摆放的视频和照片,第二步是比量、思索,然后很快形成方案,开始动手、完成,最后一步是拍照、上传。
都说这一代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所谓原住民是指在某地方较早定居的族群,00后出生后网络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的第一部手机就是能“连接一切”的智能手机,他们甚至从来不认为打电话是手机的主要功能。
在这里,原住民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更代表着某种生活方式。很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00后在这个寒假,仅凭借一部手机成了“烘焙高手”“妙手大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中学生的手机中,有满满好几屏软件。记得寒假前采访一个中学生时,当时,他刚刚因为考试成绩不错而获得家长奖励的一部新手机。他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飞速地移动着手机中的各种软件,给这些软件归类。他说,这样便于寻找。
分享、归类,这不正是互联网思维+信息加工思维吗?00后们正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手机连接一切”的世界中。
很多专家指出,过多使用手机正在影响青少年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思索而是搜索,甚至即使是搜索,他们也放弃了成年人熟悉的“度娘”,而是分散到各种手机软件中,因为“‘度娘’无图无真相”。不过,这也许正是在信息高度发达时代生长起来的一代人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互联网把上一代人思考之后的结果集合起来形成海量的信息,00后们再把这些信息挑选出来。谁又能否认这种从海量信息中的精准挑选不是一种能力?而这种挑选也会成为一种积累,新的发现也许就蕴含在这种积累中。
应该说,由手机带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新问题,由手机带来的痛依然存在,但是当我们试着换个视角——从00后的视角重新出发时,成年人会对00后增加几分了解和欣赏。这样,当我们再面对这个问题时,那些负面情绪会减少一些,不带着情绪将更有助于理性解决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