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长江依然奔涌向前。3月21日,三峡集团位于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的3个长江大保护项目同时开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首批开工复工重点工程,三峡集团总投资达75.9亿元,将提供各类就业岗位8000个。3月24日,武汉黄金口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配套工程开始施工,标志着武汉电网2020年迎峰度夏建设项目全面复工复产。
眼下,一个个重大工程在武汉重启,机器轰鸣,吊车穿梭,哨音响亮,伴随着春的气息,正为这座历尽磨难的英雄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三峡集团计划安排新增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558亿元,加大在湖北区域长江大保护的投资倾斜力度,确保今年累计落地投资突破300亿元,其中武汉突破百亿元。
从长江大保护项目到世界首台135万千瓦机组,再到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一批批国家重点重大工程项目按下“快进键”,复工复产驶入快车道,助推中国经济命脉动起来、活起来、转起来。一支支央企青年生力军在重大工程复工复产、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火力全开,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凝聚起澎湃青春动能。
1800公里、38小时、640阶台阶的复工之路
“工程即将复工,现场安装一刻也不能耽搁,咱们只有开车走,才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项目现场。”负责乌东德电站现场安装任务的魏宗逊和队员们商量好解决之策。
乌东德电站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的重点工程和国家重大创新示范工程,是实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大国重器。
中国西电集团承担着该电站重大输配电装备的生产制造和安装调试任务。从西安到乌东德现场有1800公里的路程,2月19日,10名西电青年背上行囊,踏上一段不平凡的复工之路。经过3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成为到达项目现场的第一批复工人员。
隔离结束后,魏宗逊和同事立即承担起GIL高落差垂直竖井结构的安装工作。他们计算了一下:从地面下到作业平面单趟有640余阶台阶,小组成员每天至少上下4趟,相当于爬100多层楼。“经常爬台阶爬到腿软,可我们手上的安装‘功夫’稳得很,马虎不得。”魏宗逊说,“复工复产青年要争先,能让青春和国家重点工程相遇,能让这么重大的工程在自己手中搭建起来,这是值得标记的青春刻度。”
打赢复工“第一仗”:决战世界首台135万千瓦机组
3月8日13时30分,随着长约28.964米、重118吨的除氧器稳稳就位在58米高的主厂房除氧层平台,由上海电建承建的安徽平山电厂二期项目、世界首台135万千瓦机组顺利实现复工复产后的第一个重大吊装作业,朝着年内实现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这一项目是国家火电示范工程,被业界称为“251工程”,即机组预期供电标准煤耗为251克/千瓦时,比目前最先进的两次再热百万千瓦时机组煤耗下降超15克,可大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烟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两天加班加点,就是要把最优的计算方法、最安全的施工方案琢磨出来。”项目初期,85后青年总工、起重青年突击队队长沈嘉楠带着他的团队主动请缨,立志打赢复工“第一仗”。
“除氧器属超重、超高、超长件,且为双列布置,吊装要求高,难度大。”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沈嘉楠带领青年突击队加班加点抢工期,白天查看现场、测量数据,晚上对照设计图纸反复研究、修改对吊装方案。
“决战”来临,在除氧器起吊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突击队员们对现场的布置情况逐一检查,对照图纸复核尺寸,对不符合的提出整改要求。随着除氧器在58米高的主厂房除氧层平台稳稳就位,项目部顺利实现了今年第一个重大吊装施工作业,沈嘉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有我们在,项目交付绝不延期”
2月2日,一场特殊的“云”战役悄然打响,航空工业长沙院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园区项目青年突击队成员隔空作战,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工程快马加鞭。
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园区项目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响应国家战略、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主要致力于空天发动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试验。
为保证国防科研试验任务如期开展,航空工业长沙院组织青年技术突击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全力以赴投入“云端”办公模式的设计工作。
项目工艺设计师苏琳博说,空天发动机的高空试验台及相关动力配套工程技术复杂,难度空前。为保证进度,苏琳博24小时在线,协调工艺、建筑、结构等7个专业设计间的“云”沟通问题,手机经常打到发烫。
居家办公,对二孩妈妈而言尤为不易,项目建筑设计师于春露既要收集各方意见,绘制建筑图纸,还要随时回应两个“熊孩子”的需求。“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嘛”“妈妈,我饿了”“妈妈,这个字念什么呀”一边是7岁儿子的呼唤,一边是1岁女儿的吵闹,每到夜深,“熊孩子”们睡后,于春露才能安心绘图直至凌晨。
一场云端战役同样在天津华电南港热电项目部上演。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零配件短缺、生产链断裂、无法现场监造,当时真是急眼了。”天津华电南港基建管理部副主任赵冰说。疫情当前,由于配套供应商复工进度不一,近千个零配件都存在供应难题,赵冰主动联系南港项目锅炉供货商,通过反复沟通,东方电气集团充分考虑该项目的建设需求,于二月中旬提前复工复产,并组织骨干力量抢制急件、难件,为扭转疫情对工期的影响赢得了宝贵时间。
天津华电南港热电项目是世界首台套超临界双抽再热背压机组项目,共拟建设3台1200吨/小时超临界CFB锅炉和3台170兆瓦双抽背压机,配套建设3台130吨/小时燃气锅炉,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工程规模105万千瓦,投资50亿元,预计2021年投产。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天津华电南港热电项目年产值可达30亿元,带动园区经济近千亿元。
通过密切沟通协调青岛三联等相关供货商,赵冰创新性地采用“云监造”等手段,解决了疫情期间无法到生产现场监造、催货的难题,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保证了项目复工的设备供应需求。像赵冰这样的一群特殊“联络员”,成为打通复工困局各个关节的能手。
“有我们在,项目交付绝不延期。”这句话成为一支支央企青年复工复产突击队的共同心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崔丽 见习记者 韩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