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对返城复工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保障的通知》,要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在疫情期间坚持柔性执法,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经营。(《华商报》3月26日)
流动摊贩以“移动销售”为模式,对末端市场需求嗅觉灵敏,具备流动性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一直以来,这些流动摊贩都像“流水”一样,对市场起着重要的浸润作用,让消费者获得了方便与快捷的体验,也让城市显得热闹而充满生机。但与此同时,流动摊贩的一些无序经营行为,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并不是很受城管执法机构的欢迎。
流动摊贩一头挑着民生需求,一头关乎市容市貌,两者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若不能有效管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若是对其“全面管控”,堵死这一领域的商业空间,既会让很多小摊贩失去赖以生存的门路,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传统商摊“流动销售”所形成的城市独特文化和人文气息,也会逐渐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消失。
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采取了必要的限制和管控措施,城市少了平时的热闹与喧嚣,而显得十分寂寥。当前,疫情高峰已过,在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导向下,重新让城市焕发活力,激活全民信心显得至关重要。城市要恢复到疫情之初的状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信心的提振和恢复也无法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里,允许流动摊贩在经许可的条件下,在小区院落等特定区域进行有限经营,是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表现,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为居民购置生活用品提供方便,显然是相关政策最主要的考量。而在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让最容易“开工复工”的流动摊贩先运行起来,既可以减少防疫的负面成本,也可以在激活城市商气和带动人气,为提高全民信心指数而赋予动能。在当下的社会形态和防控形势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可以起到助推经济复苏的作用,因势利导的城市管理思维,也是城市管理专业化的彰显。与之前对流动摊贩“严防死守”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更有人情味,也更加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事实上,在陕西对流动摊贩作出带有特许性质的临时安排前,成都市已提前允许部分流动摊贩临时占道经营。
好评之余,社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种临时性的管制放开利好,是否可以成为一种长效的机制得以延续,让“移动销售”再度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从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过程来看,很多地方都曾犯过“一管就死”的错误,为图高效对此采取了“一刀切”的措施,进而付出了较高的社会代价。考虑到群众生活便利的需要,与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有关部门理当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思路进行调整,如治水一样,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划定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允许流动摊贩经营,同时慎防摊贩“越界”,从而让他们在规范中有序运营。
疫情带来的冲击,推动了许多地方政府管理思路的转变,一些原本带有临时性的好措施、好政策,在之后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其实是可以调整、固化并加以推广的。就流动摊贩管理工作而言,政府此时释放的善意,或许可以成为让流动商业形态良性发展的契机,从而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