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4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记者手记

内心柔软之处被一个小镇青年击中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4月02日   05 版)

    3月26日上午,记者在安徽省芜湖市采访,巧遇该市三山区峨桥镇中心卫生院的小魏医生,短头发、爱笑,戴着大大的眼镜,26岁,但看上去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学生。

    小魏名叫魏炳星,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她本有留在市里医院工作的机会,但她觉得:“乡镇更需要医生,我特别想去基层,踏踏实实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魏炳星在卫生院中医科工作,过年期间,原本没有排她值班。但小魏觉得“很焦虑”,一定要做些什么。1月27日,她在朋友圈看到团芜湖市委发布的招募令,报名加入防疫志愿服务队,因为有医学经验,1月28日晚,她前往芜湖火车站“上岗”,开展旅客体温检测等志愿服务。

    “其实有‘一丢丢’害怕。”魏炳星回忆,车站值班时,下半夜是最难熬的,有几天很冷,防护服里面衣服都湿透了,但防护服密不透风,水汽、汗液散发不出来,可大家没有一句抱怨。

    很多像魏炳星一样的青年报名防疫青年突击队,他们从各行各业集结而来,有放假的企业员工、高校教师、个体户、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等,他们本可以“宅”在家中,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做志愿者。

    据团芜湖市委工作人员介绍,志愿者招募群刚组建3小时,就有近500人报名进群。

    记者注意到,整个疫情期间,芜湖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例,没有死亡病例,魏炳星工作所在的小镇,没有出现一个病例,和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湖北武汉等地相比,这里“没那么惊心动魄”。

    但魏炳星还是感慨,“那段时间返乡人员多,大伙守好车站‘大门’,不敢有丝毫大意。”工作人员统计排班时,志愿者群里一串串的回复都是:“排我,排我!”凌晨班次优先考虑男同志,但很多女志愿者也抢着上……到最后,很多“后备梯队”志愿者都没有获得上岗机会,因为没人愿意从现有排班序列中撤下来。

    1月26日到2月29日,车站防疫青年突击队累计提供626班次志愿服务,服务时间长达5475小时。这段时间里,小魏和志愿者战友结下了深厚友谊,大伙互相鼓励,也经常憧憬,疫情结束后能好好聚一次。

    与此同时,1月29日,乡镇卫生院紧急通知小魏,要求她立刻返岗,从事预检分诊工作,主要在疫情期间,排查前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登记发热、咳嗽、腹泻病人的流行病史、旅居史等,还要入户测量体温,上一天休一天。打那时起,她就选择在镇上的卫生院工作一天,再去市里的火车站值守一天。卫生院离小魏家足足有21公里,她每天骑电瓶车、坐公交车往返。公交车停运了,就全程骑车,或是“蹭”私家车。她打趣道,一点儿不麻烦,电瓶车毕竟是“敞篷的”,多拉风呀。让她欣慰的是,疫情期间,镇上没有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峨桥镇处在芜湖南郊,位置偏远,主产业是茶叶加工和包装,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算中等。但镇中有一个大型茶市,流动人员较多,这给后期防疫排查带来难度。“排查工作中,很多老年人不理解,我们一遍遍耐心解释。此外,院长和同事把节省下来的口罩等物资发放给村民,村干部和村医每天排查、上报数据,大家都咬紧牙关战斗着。”

    “男朋友在外地工作,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当志愿者的事。每次在家和他视频,其实外出的衣服都换一半了,但我故意把上半身的睡衣放给他看,告诉他,我累了想睡觉了。电话一挂,我立马换好衣服赶去车站值夜班。”魏炳星回忆。

    “我有很多大学同学在武汉、孝感、黄冈、宜昌等地医院抗疫一线,他们都表示,不害怕,‘大不了就是病一场呗’。后来得知,有6个同学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她说,那些都是自己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微信小群里没人说话了,联系不上他们了,那种感觉,说不出来。好在后来,他们全康复了。

    说到这,小魏哭了。

    她还回忆了一件事。自己有个闺蜜在武汉一家医院工作,她父母、表哥、表姐都是医生,全部上了前线。有一天,那位同学随口向父亲吐槽一句“有点累”,父亲立马回一句:“这时候你还想退缩吗?”

    “我没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让他心疼我一下而已,我又不是不干活。”当同学在微信里和魏炳星“吐槽”时,小魏安慰她,这真是“直男”老爸呀。其实,她自己也感动地抹了眼泪。

    “防疫期间,我一个人在自己家住,坚决不回父母家,他们烧了再好吃的菜,再怎么喊我,我都不回去,我和他们解释,这就是90后的‘倔强’!”魏炳星感慨,坚决不回家,其实是想避免给父母带来交叉感染风险。

    后来,疫情形势好转,每天下班之余,她还试着救助流浪动物和宠物。很多人在外地回不来,宠物被困家中,她得到主人许可后,入户投喂。“人要救,动物也要救呀。”

    之前,26岁的魏炳星对“志愿者”这三个字很陌生,她甚至没做过志愿者。但过去一个多月“不平凡”的经历,让她的想法彻底转变。这个爱笑的小姑娘表示,以后只要有机会,一定还会去做志愿者!

    这一次的采访,几个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年轻人的故事让记者感动,特别是这个来自小镇的普通青年小魏。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02日 05 版

内心柔软之处被一个小镇青年击中
王调兵:彻夜值守,是他的家常便饭
王烁:26个日夜 他用生命追击病毒
宋英杰:自愿扎根乡镇卫生院的90后医学生
杨波:通信战场的特别贡献
火花思维:用爱守护学习课堂,点亮快乐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