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辛苦在直播,你和同学聊什么鬼?都投诉到我这里来了!”申申爸老宋急吼吼地冲进书房,咆哮声已冲出窗外,吓得9岁的儿子险些没有拿住手中的笔。他紧张地看着嘴角抽搐的父亲,生怕那激动的手掌会拍上自己的小脸。
寒假以来,平素那个常常摸着自己头顶、带他到圭塘河边遛弯的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只暴躁的狮子”—— 申申在钉钉留言板里写道,“妈妈总是不在家,好烦这个骂人的爸爸,为什么不让他去上班?”
老宋的妻子单位是外贸企业,给东南亚的工厂提供零配件,生意受疫情影响不大。而老宋工作的公司,2月以来,隔三岔五发来推迟复工的通知,让他心里惴惴不安。于是,带崽的任务交给了“闲置在家”的他。
很快,温馨的春节在元宵节前换了频道。儿子读书的小学传来通知,本来是2月10日开学,但受疫情影响一再延迟。
学校的复学遥遥无期,“在线上课”正式登台。几乎一夜之间,老宋和儿子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每天早上,申申妈准时在7点20分唤醒呼噜声震天的丈夫,叮嘱父子早点享用高压锅里蒸熟的馒头包子,便匆匆出门。8点,老宋让儿子穿好校服,端坐在书桌前拍张照,然后用这张照片替他在网上打卡签到。
需要打卡的有:学校的钉钉群、晓黑板App和两个校外辅导班的微信群,一个是英语班,一个奥数。打完卡,他要查询老师对昨天作业的反馈,记好上午课程安排和作业提交时间。然后,快步赶到800米外的菜市场采购。
以前从不逛市场的老宋打起精神照着妻子列出的菜单,用半个小时装满菜篮。回到家里,第一节课已经结束,老师的作业随之而至。在厨房忙着收拾中午饭菜的老宋被放在微波炉上嗡嗡作响的手机搞得神经衰弱——微信群的呼唤和晓黑板App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
“欠了个作业就像中了套路贷一样。”老宋称,等到中午课程结束时,钉钉和微信、晓黑板已满是留言,他得手脚麻利地翻完几百层楼的留言,找到老师的最新指示,然后传达给已经开始摆弄玩具的儿子,威吓他饭后赶紧做作业。
“最烦的是钉钉里的作业文档很难拷贝出来,复制粘贴都不管用。因为作业要打印、填写,儿子完成后还要拍照发给老师。”老宋说,他曾气得把手机摔了,最后还是老婆同事微信一番指教才脱离困境。唯一得意的是,他在暑假就买了一台激光打印机,楼下邻居、贝贝的爸爸春节后临时去红星市场的电脑商城买,因为需求太旺,等了三四天才有货。
下午有几个小时喘息的机会:他把书房让给儿子搞学习,自己在客厅看书,有时候靠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傍晚5点左右,他开始给儿子检查作业、拍照、上传、改错,又是一轮循环。“最怕就是学校加餐,一会儿要你参加个什么防疫知识比赛,小孩子哪里做得出,都是父母代劳。过两天,又是要拍一个运动视频上传。”老宋说,他逼着儿子必须在晚饭前完成学习,因为周一周三晚上有奥数课,而周二周四晚上则是英语辅导。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保姆,24小时不睡觉的那种。”老宋说,已经快被这个一延再延、史无前例的漫长寒假逼疯了。最让他担心的是,申申属于那种没有老师管就不太自觉学习的孩子,而且总是围着手机和平板电脑转,视力的下降更让他们忧心忡忡。
老宋在天心区的大学同学兼好友唐凯,生活则轻快得多。
唐凯的妻子是一家公司财务主管,不愿意在单位受拘束的唐凯则居家炒起股来。儿子津津性格内向,爱钻研学习,成绩优异,让唐凯夫妻常常享受到了“别人家孩子”的羡慕眼光。尚在幼儿园的女儿豆豆也乖巧听话,不是那种让父母操心的娃。
“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很重要,小朋友资质都差不多,关键是专注力。”津津妈妈说,从3岁时开始,他们就引导孩子看图画书,每次必须保持半个小时以上,逐步加码。玩具选那种小片拼图,让儿子对照图纸一个个拼凑成型。津津喜欢的军舰、城堡模型,塑料小片上千块,往往要花一两天才能成功,而父母只管验收点赞却从不帮忙。
“不论看书还是摆弄玩具,必须坚持半个小时以上,不能中途换挡。”——久而久之,儿子开始变“宅”,喜欢动手解决问题。上学时儿子并不喜欢课堂发问,而偏好提前翻书预习琢磨,特喜欢那种成绩超越同学的感觉。寒暑假,夫妻俩常常带津津去书店买下一学期的教材看,让他自己挑辅导书。
小学四年级时,当津津自己提出要参加奥数学习,夫妻俩明白,儿子已经“上道”了。
由于津津即将“小升初”,在寒假有奥数小班辅导,他们春节没有回老家过。
每天开车送儿子到长沙市岳麓区一个培训机构上课,10多天后眼见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唐凯果断跑进步步高超市,囤了一车粮食水果,面粉就有五大袋。
“恶补了两天白案功夫,主要学习发面,酵母和水的温度是关键,最初做的包子都发不起来,儿女根本不待见。现在,应该是大师傅级别啦。”唐凯笑道,日复一日的餐厨工作,反而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然而,最让他开心的是,懂事的儿子不用操心学习,英语奥数书法都自己弄,钉钉打卡拍照从不让老爹插手,而且几次辅导班测试,成绩都是排名前列。功课完后,还能帮忙带带妹妹,给她讲故事,一起看书。
考虑到儿子偏爱数学,师范毕业的唐凯每周给儿子讲解唐诗宋词,有时候顺带来篇古文,并推荐儿子看看四大名著。一个超长寒假下来,效果明显。
“放养型”的教育模式让津津的寒假很轻松——每周四晚,他会到外公外婆家陪老人打打纸牌,而周五或者周六就到同在小区的爷爷奶奶和姨外婆家玩四人麻将,女儿豆豆也跟着哥哥一同去老人家,承欢膝下,其乐融融。
“寒假虽然很辛苦,但也有意外收获,让我们可以如此亲近地看到儿女们的变化、成长。或许这种慢生活,就是家的味道。”唐凯感叹连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