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杭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时,针对现阶段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城市治理,特别强调:“这些还都是需要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总书记这段对于我国国家治理的“经验之谈”“点睛之笔”,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提供了不少启发。
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来的人们,都记得一句老话: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们牢牢扭住制度建设这个主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告别过去那种“放—乱—管—死”的恶性循环。无论是收是放,都要及时果断、胆大心细、有条不紊,有步骤、有秩序、有章法地展开。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集聚,创造了城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也蕴含着包括疾病传播在内的大量风险和不确定性扰动。对于一级政府而言,在现代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发挥和强化城市治理效能,化险为夷。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要实现这一点,在平时的常态化管理中就需要做好三方面的思想准备:一是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对所做工作保持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敏锐直觉,平时补短板强弱项、不心存侥幸,“战时”自然能够按部就班、不手忙脚乱。二是危机到来之际能够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十个指头弹钢琴”。三是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大爱、肩头有责任、脑中有敬畏,只有这样,危机来临之际,才敢于担当作为而不是颟顸卸责,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利益摆在首位,在危机发展的萌芽状态就果断决策和行动,迅速实施管控。
“该放开能够有序地放开”。管控不容易,放开更不容易。下决心从常态切换到非常态,需要非凡的政治魄力;让一切重归于常态,更需要做重要的政治决断。危机管理的过程,必然重构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然而,危机终将过去,在应对危机的政治动员和社会动员过程中客观上边缘化了的市场和社会,仍然要回归到其应有的位置,发挥其重要的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组织功能。一旦非常时期的非常“托底”演变为一种挥之不去、难于退出的体制机制惯性,从长远来看,也会破坏社会整体开放创新的内在活力。所以,此时的城市管理者就需要徐徐放手、有序放松,而不是暴虎冯河,搞“大撒把”式的朝令夕改、大起大落。
当然,管起来、放开去的全过程中,都要尊重科学、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把危机管控和风险治理的经验,沉淀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宝贵财富。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曹东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