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宋仁宗找妈妈

吴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4月28日   10 版)

    《清平乐》剧中的宋仁宗

    《清平乐》剧中的刘太后

    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全剧对北宋仁宗朝的家国故事进行了近乎全景式的演绎,而开篇几集则围绕着仁宗找妈妈展开。从元朝至今,由仁宗寻母演绎出来的“狸猫换太子案”,几乎家喻户晓。

    故事是这样讲的:宋真宗赵恒的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为争夺皇后之位,刘妃让宫女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李妃刚出世的孩子,还要将孩子勒死。宫女不忍,把孩子送给八贤王抚养。真宗认为李妃生下妖孽,将其打入冷宫,刘妃升位中宫。但刘妃儿子不久夭折,真宗无嗣,就立八贤王之子——即李妃儿子为太子,并由刘妃抚养,故太子一直把刘妃当作生母。刘妃为绝后患,进谗言让真宗赐死李妃。太监们设法救出李妃,送到陈州生活。多年后,太子即位,是为仁宗。李妃巧遇在陈州放粮赈灾的包拯,高声喊冤。包拯经过侦讯,终使沉冤昭雪,仁宗李妃母子相认,从此在皇宫安享天伦之乐。

    以上只是故事。“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虽非戏中那么荒诞不经,情节却更加曲折离奇。

    刘妃是四川人,出身寒微,身世不明。根据学者考证,《宋史·后妃传》中关于刘妃显赫家世的记载纯属伪造。刘妃早年流落街头,拨鼓卖艺,嫁给同乡银匠龚美。龚美后来到东京谋发展,因打造银器手艺出众,得到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赏识。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有“蜀出才妇”之说,赵恒亦倾心于蜀地女子,曾对龚美言“蜀妇人多材慧,汝为我求一蜀姬”。龚美为图富贵,竟把自己妻子献给了赵恒。

    赵恒“见之,大悦,宠幸专房”。此事不久就被父皇太宗得知,太宗认为赵恒身为皇子,却与卖艺女子交往,折损皇家颜面,遂强令赵恒将刘妃赶出王府。然而,赵恒一直对刘妃旧情不忘,十年后,赵恒即位,将刘妃接入宫内。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十二月底,真宗又突破大臣的重重阻力,强立已经43岁的刘妃为皇后。

    真宗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除对刘妃的一往情深外,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想借此打破北宋建立以来,北方将门之女对中宫后位的垄断,借助刘妃蜀人的身份,拉拢朝中南方士人官员,制衡长期把持朝政的北人集团,从而实现对朝廷全局掌控。

    而刘妃本人的才干,也符合真宗对其政治助手的定位。她“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不仅通晓文史知识,还颇有政治见地,“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经常在退朝后帮助患有中风、身体虚弱的真宗处理政务。因此,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政治上,刘妃在真宗心中的地位远非李妃可比。

    李妃是杭州人,宫女出身,比刘妃小18岁,在刘妃刚入宫时,被指派给刘妃做侍女。有一次真宗去刘妃处过夜,李妃被指定侍寝,遂有身孕,生下赵祯。刘妃一直不能生育,就把李妃之子据为己子,由她和真宗的另一宠妃杨淑妃共同抚养。赵祯一直尊刘妃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

    鉴于当时李妃是刘妃房内侍女的身份,以当时的政治眼光而言,此举并无太过不妥。且李妃地位低下,对刘妃的夺子行为根本不敢反对,遑论去争夺皇后之位。所以,刘妃根本无需费尽心机去搞“狸猫换太子”那一套,直接拿来就是。

    因诞下皇子,李妃受封为崇阳县君,后又为真宗生下一女,虽不久夭折,但她也得以进位才人,进入嫔妃行列。在真宗后期,李妃升为婉仪。

    赵祯后来成为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遂被立为太子。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驾崩,遗诏“尊后(刘妃)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13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仁宗。李妃受封顺容,赴真宗陵寝永定陵守陵。刘太后临朝称制,代替仁宗处理军国重事,“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长达11年之久。

    在此期间,李妃一直不敢与已是官家的儿子相认,生性“寡言”的她虽又进位宸妃,但“嘿处先朝嫔妃御中,未尝自异”,默然以真宗未亡嫔妃自居,不敢泄露本人是官家生母的只言片语。个别知情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仁宗尽管为九五之尊,却生而不知其母,“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李)妃所出也”。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46岁的李妃默默去世。刘太后和仁宗、宰相吕夷简讨论治丧事宜。刘太后原本“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想按照宫女的规格将其草草发丧。但知晓李妃与仁宗母子关系内情的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强烈要求厚葬。听闻此语,刘太后大惊失色,“遽引帝起”,赶紧拉着仁宗走开,生怕仁宗听者有意。

    稍后,刘太后又“独坐帘下”,单独召见吕夷简,装聋作哑地问道:“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只是死了一个宫女,何必在丧仪上如此隆重。吕夷简回答,“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臣身为宰相,宫内宫外的事都知道一些,还是要管一管的。

    刘太后从这句话确认吕夷简已然知道内情,不再打马虎眼,而是怒斥道“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你这是在挑拨我们母子感情!吕夷简从容回话,太后“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如果您不管族人,那臣无话可说;如果您不想刘家被清算,那必须厚葬。

    听出吕夷简弦外之音的刘太后幡然醒悟,同意厚葬。因李妃出身宫女,不能按照高级嫔妃规格下葬,吕夷简就采取折中办法,用一品大臣的高级礼仪厚葬,并穿皇太后礼服入殓。吕夷简还特意交代治丧官员在棺内装满水银,确保李妃遗体能够长期保存。

    以刘太后和吕夷简的政治修为,都知道纸包不住火,仁宗总有一天会知道身世真相。到那时,刘太后家族及其所重用之人必然要面临仁宗的雷霆之怒,二人必须提前留好退路。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65岁的刘太后去世。仁宗“号泣过度”,杨淑妃不忍见其痛苦伤身,就劝仁宗,“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已卒,在奉先寺殡之”。四月,燕王,即《清平乐》剧中的八大王——戏剧“狸猫换太子”中的八贤王原型赵元俨又告诉仁宗,“陛下宸妃所生”。得知真相的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追尊李妃为皇太后。

    当时有传言说李妃是被刘太后所害。重新改棺安葬时,仁宗见母亲因为水银的保护,面容完好,“玉色如生”,且着皇太后冠服,才叹道“人言其可信哉”。几天后,仁宗虽将刘太后生前重用的吕夷简、晏殊等人全部贬官出京,但并没有继续无情打击;对刘太后族人亦是不予追究,反而更加厚待。吕夷简之前的远见和布置,终于起到了一定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仁宗追封生母李妃为皇太后时,包拯已辞官回乡,正在老家侍奉双亲,根本不可能参与其中。戏剧“狸猫换太子”之所以附会到包拯身上,显然是因其在民间传说中的“包青天”形象所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

吴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28日 10 版

日本正仓院:有物自唐来
宋仁宗找妈妈
苏轼写《寒食帖》,宋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吗